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被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为“杰出怪物”的德国末代皇帝威廉二世,在国际史学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是德国历史上煌煌盛世的年轻君主,现代化一工业化时代的大潮正把德国推入现代强权发达国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他推动了国内的诸多“改革”,利用现代f.工业化的巨大成功而积累起来的扩张势能,争霸欧洲和世界,时代转折所带来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威廉二世的活动,不仅关系到德国前途,而且影响到欧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威廉二世不像他的前任老宰相俾斯麦那么幸运,俾斯麦的活动是成功了;而威廉二世的活动是失败了,进而被国内的十一月革命打落了皇冠,逃到国外当“寓公”,最后客死他乡。
              --摘编自【英】约翰•洛尔<皇帝和他的宫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在俾斯麦时期“成功”与威廉二世时期“失败”的具体表现以及威廉二世“颇受争议”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崛起对欧洲和世界局势的重大影响。
            • 2. “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
            • 3.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绝不相信,在这次战争结束时,即使我们站在一旁而且继续站在一旁,我们能够在物质上使用我们的力量,决定性地消除战争时期已经发生的情况,防止在我们对面的整个西欧归于一个国家的支配之下……
              --《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英国下议院的演说》(1914年8月3日)
                  材料二  这是一种与全世界各国为敌的战争。美国船已被击沉,美国人的生命被夺去,其手段令我们听到大为激怒,而其他中立和友好国家的船舶和人民,也被用同样手段击沉,淹没海底。这里并不曾有任何区别。挑战是向全人类的。每个国家必须各自决定怎样去对付它。
              ……我们的动机并不是复仇,也不是把国家的物质力量拿出来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
              --《威尔逊总统提请美国国会对德宣战的演说》(1917年4月2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面临战争时外交政策的转变。
              (2)材料二提到的“手段”是一种什么样的战术?美国参战真的是为了“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吗?说明理由。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7.12材料二: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不会得救。”,“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4年之前,欧洲大部分受教育的人都认为,下一代人将会解决他们这一代人不能    解决的一切问题。他们坚信,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到了1919年,当战场的硝烟散尽、坟墓躺满尸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信奉的自由主义、议会政治、科学的胜利都显得很荒诞。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
              --[美]菲利浦•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人为什么坚信“物质和精神上的进    步是不可避免的”?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每日所见没有进步,只有革命和一种有害的虚无主义”,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试结合    史实加以说明。
            • 6. 材料   1866年,普鲁士的枪口对准了奥地利,仅仅两年前他们还共同打敗了北方强敌丹麦。最终,普鲁士取得巨大胜利,奥地利从此脱离德意志邦联,四年后,普法战争爆发。德 军长驱直入,直抵巴黎郊外。……由此开始,德国以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象站立在了世界的政治舞台上。德国姗姍来迟,但它一亮相就令世界大吃一惊,这不仅因为它刚刚在军亊上击败了欧陆强国法国,并张杨地在法国王宫举行自己的开国大典;还因为:在国民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铁路线里程等方面,新生的德国都已经超过了法国,在欧洲仅次于已经称霸了一个多世纪的英国。正如当时的英国首相所说:德国的统一使欧洲的“力量均衡被彻底打破。”……19世纪末,德国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德国人,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1913年,当德国全面超越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时,德意志战车启动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德国崛起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崛起对国际关系和中国的影响。
            • 7. 材料一  英法德美比较表一
                  项         目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423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次) 1.3 1.9 8.1 4.6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材料二  英法德美比较表二
              国  家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3412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5  4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事记
              时  间大   事   记
              1914年6月斐迪南大公遇刺,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8月德国向俄、法宣战并入侵比利时。英国向奥匈帝国和德国宣战。
              1915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
              1917年4月美国参战。
              1918年3月俄、德国签约停战。
              1918年9月协约国开始最后的进攻。
              1918年11月德国签约停火,大战结束。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的认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产生了怎样直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战”的特点。
            • 8. 材料一  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都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来。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预期(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在马尔干半岛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关于一战的战争责任问题,中国学者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面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乏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学者对于一战战争责任的认识。
            • 9. 如图所示矛盾由哪一场战争直接引发(  )
              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10. 某一时期,德国人宣称“我们的未来在海上”、法国人高唱“不要忘记色当之役”、俄国人扬言“保卫斯拉夫兄弟”。这些冲动的口号与行动,最后导致哪场战争?(  )
              A.普法战争
              B.克里米亚战争
              C.俄土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