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3月5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3分)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了哪些外交方针来扭转半殖民地的地位?(3分)

              (2)材料二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有哪些?请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成为国际治大国的表现?你认为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是什么?(10分)

              (3)据材料三,旧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其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3分)

               

            • 3.

              (25分)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组织处理对外(国际)关系,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四百年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 丘吉尔(1936年)

              材料二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到外交政策新设想,主要原则是美国呼吁其盟友运用自身的力量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美国将只给他们提供建议、物质及武器援助,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夏亚峰:《“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以及支撑政策的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怎样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4分)

              (4)本世纪初以,世界形势是和平发展为主流,请你举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3分)

               

            • 4.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7年3月,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称“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材料一中的“自由世界”指什么?美国为什么自认为能领导“自由世界”抵抗“极权政体”?在中国如何推行此政策?(4分)

              材料二1969年7月25日,时任美国总统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的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2)概括材料二所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之后美国是如何实施其“亚洲政策”的?(5分)

              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利,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在世界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综合上述材料,“直到今天”美国“仍重复着类似的错误”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有什么危害?中国应该如何应对?(5分)

               

            • 5.

              (18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3分)

               

               

               (2)下列资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

               

               

              (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5分)

               

            •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国际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美苏两国为什么会从二战时的同盟变为战后的敌人?(2分)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导致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4分)

              (3)你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有什么认识?(4分)

               

               

            • 7. 【题文】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
              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
              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 8.
              【题文】(26分)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种结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还是19世纪国际政治的延续,新时斯可以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受二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己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材料二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有人说:20世纪是一个短暂的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己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它使得美国崛起成为新世纪无可争辩的超级强权,也使得全球化走进苏联阵营。自此以后,全球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        
              ——摘编自2006年5月25日《卫报》,作者马丁•雅克,伊文译
              (1)请指出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这一观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20世纪50年代“西欧东山再起”的原因和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12分)
              (3)材料三指出“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请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9年所发生的事件对20世纪末的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决定性”影响?(8分)
            • 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1) 战后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 请根据相关史实说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或挑战的原因。                                             (8分)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超级大国、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冷战”结束后暂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6分)

              (4) 为什么说多极局势“不可逆转”?                      (3分)

               

            • 10.
              【题文】(28分)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能否顺应社会转型的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近代社会转型的真正启动也不是在原初工业文明发展较早,社会变革程度一度领先的地中海沿岸国家,而是从当时并不起眼,偏居欧洲大陆西北边的岛国——英国首先开始的,……并引发了世界现代化潮流。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简析英国率先启动近代社会转型的经济条件。(6分)
              (2)概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3)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而中国却与世界现代化发展大潮失之交臂,中外差距加大,请分析原因。(8分)
              (4)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结合材料三谈谈今天我们该如何应对“新的文明转型”?(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