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最大的特点是(  )
              A.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成为美苏两极格局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冰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是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地进行“制度性的创新”。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
              材料二  200多年前,北关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一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成为“新时代领头羊”的表现,并说明其与制度创新的关系。((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台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分析其易位的原因。
            • 4. 阅读如图表所示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  事  年  表
              1946年 美国发明电子计算机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48年 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
              1967年 欧共体建立
              1970年 绿色和平组织建立,以“保护地球、环境及其各种生物的安全及持续性发展”为使命
              1981年 艾滋病被发现
              1982年 美国主张男女平权的宪法修正案没有获得国会批准
              1992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开始建立
              1993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定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2000年 世界人口达到60亿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恐怖分子袭击美国
              根据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文明史观辩证阐述二战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史实运用合理;文字表述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 5.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他的回答楚:“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材料二  冷战时期,是固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成为这些国家的“必需品”。--以上材料均据互联网整理
              (1)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观点?爱因斯坦说“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恐怖平衡”是如何打破的?对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 6. 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列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国联盟是(  )
              A.美国,英国,中国
              B.美国,英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
              D.英国,苏联,中国
            • 7.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对20世纪的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控制世界上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
              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囊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人类还从未看到过展现在他们面前如此灿烂夺目的前景,但人类同样从未见识过潜伏在这种景象后面的蘑菇云。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00字左右)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神户新闻》记者组织一次民意测验,要人们就“满洲事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车夫说:“如果通过此次事变占领满洲,不!占领整个支那!日本就会成为富翁。我准备全力协助。”一位剧场主和一位饭店的女主人也异口同声地说:“由此可以期待生意不景气状况的好转。”
              ------孙立祥《日本民众与侵华战争》
              材料二  然而杜鲁门从一开始就相当谨慎,力图淡化这一冲突的本质。对于那些凡是有可能激化美苏对峙局面的因素,他都要加以限制,而其惯用伎俩之一就是玩弄文字游戏。与越南战争不同的是,当朝鲜战争发生时,美国尚未进入信息社会。而电视新闻也刚刚出现。……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想把从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胶片寄到纽约新闻中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国内也形成不了什么气候。
              那些远赴朝鲜战场的美国士兵常常感到与自己的同胞异常隔膜--没有人对他们所做的牺牲表示感激,也没有人认为这场战争至关重要。……人们很快就认为这场战争对美国毫无益处。
              ------大卫•哈伯斯塔姆《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民众对二战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众对朝鲜战争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全球化的第二阶段,围绕地区霸权和全球利益,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
              浪潮的主导地位,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这种争夺尤为激烈,其中涉及到洛林矿区的归属、巴尔干地区的角力甚至更广阔的领域……--攮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  二战后,美国和前苏联取代西欧成为主导全球化的核心,但它们之间遏制与反遏制的政治对立,“没有硝烟”的军事抗衡,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在华约建立后的十年里,中国呈现出集体的焦虑与浮躁,亚非会议上发对霸权的诉求,广大农村集体主义的豪情,能源产业“超英赶美”的盲动……都折射出中国人急于改变处境的焦急心态,即突出美苏重围发展中华文明。
              --摘编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垂建》
              材料四  不同文明的借鉴,普遍原则的达成已多次证明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当1951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舒曼计划”后,1967年8月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也在曼谷作出了相应的尝试,成立了旨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合作组织。在人类文明高速交融的今天,区域合作与市场经济,自由贸易与关税对等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全球化的杠杆。--摘编自孙景峰《经济全球化对全球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到二战结束,西欧国家以鲜血争夺着全球化浪潮的主导地位”,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将世界撕裂为两个新的东西方文明”的原因。从外交和经济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突出美苏重围世界发展中华文明”的对策。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今经济全球化应遵循的普遍原则。
            • 10. “领先的欧洲”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1914年以来的几十年中,西欧一面在衰落一面又在获得成功。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1914年以前似乎不可侵犯的世界霸权。
              --摘自《全球通史》
              问题:
              (1)1763年至1914年,欧洲是怎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
              (2)1914年以来几十年中,导致西欧衰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为什么说“正是这些成功,逐渐削弱了西欧在1914年前的世界霸权”?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