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参加二战后,丘吉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假如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本来永远不会降在我们的头上。”这是(  )
              A.对过去反苏反共立场的辩解
              B.对美国过去对德政策的指责
              C.为英国外交场合的形象作秀
              D.对于绥靖政策的懊恢与反思
            • 2. 材料  1937年胡适出使美国,应邀于旧金山哥伦比亚广播电台做《中国处在目前危机中时美国的期望》的演讲:“虽然对于贵国人民冀求置身战争之外的愿望我是完全的同情,可是我不免有这个想法:那就是对方消极的娞靖主义而没有建设性的和平政策为后质,绝对不足以保障列位所深深希望的和平。中国对美国所期望的-是一个国际和平与正义、实际与积极的领导者,一个阻止战争,遇制侵略。与世界上民主国家合作的策划,促成集体安全,使得这个租界至少可使人类能安全居住的领导者……”此后的几年中,他四处演说,以唤起美国民众时中国的同情,并以正义力量介入战争。
              史学家余英时评论说:“这至少说明,在日本政府的眼中,胡适的演讲活动已构成美、日关系的一大威胁。可以想象,胡适平时与罗斯福和国务院高层领导人物之间的交谈,也必然强调与日本谈判并不可持,因为它绝不讲信义,这是他一贯坚持的看法。无论如何,1941年11月26日美日最后谈利的破裂,与胡适在最后一分钟的强烈争持是有关系的。”
              ------摘编自岳南著《南渡北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美国“置身战争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在美国外交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
              --张伯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各项允诺”是如何“立即付诸实现”的?英法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政策的实质及导致的最终结果。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希特勒1939年5月19日调兵向德捷边境集结),21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说不能保证在事件的压力下自己不会介入。5月22日晚,英国驻巴黎大使菲普斯往见法国外交部长说:“一旦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未能获得和平解决,法国政府不应对英国政府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的幻想。”并强调说,法国政府不应根据英国21日的声明,就以为英国会立即与法国采取联合一致的军事行动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免遭德国的侵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英国认为当时的军事形势是:“法国和英国,即使再加上可望来自俄国的援助,也不足以阻止捷克斯洛伐克免遭德国蹂躏。”英国的这种态度正是法国总理张伯伦之流的欢迎,以后他们多次以英国不肯援捷为理由,来为自己拒绝履行法捷条约的义务的行为作辩解。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警告“法国不应对英国的态度抱有任何错误幻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法实行的政策所产生的恶劣影响。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30年代,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严重挑战,英、法、美等国,为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
              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绥靖政策”带来的严重危害。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国际关系中,作为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的特定意义上的绥靖政策,是随着二战前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不断扩大侵略逐步形成的,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西方舆论认为,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过于严厉。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杨格计划都表现出对德国的宽容。这种情结与和平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成为绥靖政策的政治土壤。此外,……一战耗尽了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国力,战后接连不断的经济危机……给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以沉重打击。经济上缺乏活力,造成军备上的滞后状态,使英法……不得不把政府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解决国内问题。……
              在上述背景下,西方大多数政治家……一厢情愿地相信希特勒的目标有限,相信纳粹德国是抵御共产主义向西欧扩散的坚强堡垒,相信通过让步能将德国重新纳入维护欧洲安全的多边体系中来。这样,终于使绥靖政策逐渐成为30年代西方国家的基本国策。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9月1日,希特勒进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年6月,法国沦陷。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刘德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奉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签订的影响。
            • 7.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种种条件都是由1919年巴黎和会确定下来的,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国界,以及所达成的协议条款。在30年代那个时 候,无论是德国、意大利、日本或者苏联,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德意日三国是要通过发动战争来改变事态的,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是满意的国家,都不指望通过改变条件去获得什么好处,不过,另一方面,它们对于那些条件都已失去信心,并且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践了。那几个不满意的国家把巴黎和会上所承认的国家、所划定的边界和所达成的协议通通践踏了,而英法美国家却长时期并且尽可能地袖手旁观,不闻不问。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日本不满意这些条件的原因。
              (2)说明大不列颠、法国和美国“不情愿为了维护这些条件去冒打仗的危险”而采取的对 策,并加以简要评价。
            • 8. 观察漫画: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比利时、法国等,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仅剩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漫画表明(  )
              A.二战爆发前的欧洲局面
              B.欧洲国家沦陷的过程
              C.英国屈服德国的原因
              D.大国外交政策的后果
            • 9.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
              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
              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0. 观察如图漫画:
              注:漫画中小旗上写的是на восток(去东方),盘中肉上写的是Чехословакия(捷克斯洛伐克)
              (1)该漫画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漫画中小旗上所写的“на восток”的历史含义是什么?
              (2)漫画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