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导致成为“丧家之犬”等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封建社会时代潮流B.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C.不利于地主阶级的统治D.思想观念相对保守
            • 2.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
              ——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
              ⑴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10分)
              ⑵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5分)
            • 3.
              梁启超以“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高度评价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下列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的言论是      (   )
              A.讷于言而敏于行B.己不欲,勿施于人
              C.不学而好思,虽知而不广矣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 4.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 5.
              康德曾指出,“人应该摆脱感性的现实世界,应根据理性重塑绝对律令。”在西方人文主义的谱系中,此语反映的思想最早可追溯至(   )
              A.普罗泰格拉 B.亚里斯多德 C.柏拉图 D.薄伽丘
            • 6.
              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这个著作是
              A.《形而上学》B.《论法的精神》
              C.《基督教的本质》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7.
              与苏格拉底比较,孔子思想的特点是(  )
              A.重视道德教化B.推崇贤人政治
              C.反对强权暴政D.政治思想保守
            • 8.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贵族政治
            • 9.
              甘地认为反英国的殖民统治必须从复兴印度的民族经济开始。下列曾经成为甘地经济自主运动重要武器的是(   )
              A.甘蔗、食盐 B.土布、食盐 C.棉花、烟草 D.茶叶、土布
            • 10.
              西方先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重视教育,并留下一段令人敬佩、发人思悟的师生关系佳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材料二: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位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柏拉图学园的特点。(3分)
              (2)材料一表明,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态度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对恩师的态度,并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4分)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
              (4)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教育。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成就?(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