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  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 参议院之职权如左: 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的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3. 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孔子的“以德治民”主张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其主张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C.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D.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 4.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在孔子石像下写道:“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伏尔泰说此话的主要依据是
              [     ]

              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
              B、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要求
              C、儒家所宣扬的“仁德”“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
              D、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
            • 5. 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     ]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
              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6.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7.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方面,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3)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4)通过以上对东西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一幅对联写到“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该联褒扬的是 
            [     ]

            A.黄帝
            B.孔子
            C.孟子
            D.司马迁
          • 9.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是相对立的
          • 10. 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没有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     ]

            A.韩非子   
            B.孟子   
            C.黄宗羲   
            D.伏尔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