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史》

              请回答:
              (1)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 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 
              [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惟一的模式
              C、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上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经济模式
            • 4. 仅在2008元旦前后三天,欧美亚报刊上就出现了一批醒目的大字标题:英国《卫报》──《中国崛起比9·11事件更具影响》,法新社新闻网──《中国崛起迹象随处可见》,美国《新闻周刊》──《中国一个强悍又脆弱大国的崛起》,新加坡《联合早报》──《面对中国崛起西方进退失据》……。中国用“和平崛起”来描述自己的未来形象,这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
              ① 民为贵,君为轻 ② 人性本善③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④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5.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一个人过度好胜就变成了鲁莽,过度恐惧而畏缩不前就变成了怯懦。”请你判断有类似思想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应当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 6. 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7.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8. 《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
              ①孟子 ②荀子 ③韩非子 ④苏格拉底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9. 下列表述不符合思想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的是 
              [     ]

              A、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   
              B、孔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仁”
              C、朱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D、李贽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阴阳二气”
            • 10.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