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轰动一时的西汉古墓海昏侯墓出土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屏风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汉代长度推断孔子身高为1.82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米。对此理解最佳的是( )

              A.《史记》的记载可能存在谬误
              B.海昏侯墓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
              C.孔子身高几何,尚需进一步考证
              D.海昏侯墓考古发现能与《史记》记载相印证
            • 2. 25.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到:“(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  )

              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
              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
              D.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

            • 3. 3.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 4.

            • 5.

              下列关于孔子以及儒家思想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是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B.孔子“德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C.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把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D.孔子主张忠君,但不提倡愚忠
            • 6.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损益,到明清时期已经与他原来的学说形成了巨大的差别。然而,孔子的地位却在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这是因为明清时期

              A.文人需要孔子作为精神领袖
              B.统治者需要孔子学说作为统治工具
              C.儒家学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社会需要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 7.

              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代东西方先哲,面对社会的动荡与衰败,都设计了治世良方,以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禄禄之徒,必须排除出去。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主张建立的社会秩序的特点。简要分析孔子提出这些主张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途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柏拉图治国主张的相同点以及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治国理念的不同点。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 8.

              学生向孔子问仁,孔子回答颜渊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回答仲弓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回答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讱。”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孔子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
              B.孔子根据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解释
              C.体现了孔子在处事原则上“中庸之道”的思想
              D.孔子论证了“仁”和“礼”的辩证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