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胸怀智勇者,无所畏恐,轻捷地步向通往王座之路,明知险阻重重偏向上攀登;皇冠千斤重,他不予惦量,坚定又镇静,兴冲冲向头部压去,怡然自得,视之如桂冠……

                                                     ——歌德《论拿破仑》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请回答:

              (1)你认为拿破仑称帝就意味着法国恢复了大革命前的封建专制了吗?为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世界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完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称”?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特定历史时期影响政治体制选择的因素。

            • 2.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在美国人心中,华盛顿是一个神话,以至连这个名字都带有了神圣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阁下相信,如果我被委任而又无法推辞,可以肯定,接受此项任命比我平生接受的任何任命都更为令人惶恐和不安。然而,我将下定决心,别无他顾,竭尽全力为民效力,以期能在适当时机尽早解除这一职务,使我能再一次隐退,以便在惊涛骇浪之后,度过平静的晚年,一享天伦之乐。               ——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88年10月)

              材料二  他的成绩是无以伦比的,他领导军队成功地赢得了一次艰难的战争,取得了独立。他领导的议事机构建立了全新的政府——无论是形式还是原则,直到这个政府稳定下来。在他整个的文人和军人生涯中,他严格按照各项法则,这些法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杰斐逊自传》

              材料三  当选择和审慎促使我离开政治舞台时,对国家的热爱将让我继续关注国家的政治事务。……愿上天继续把它的仁慈赐给你们,愿你们的联邦和兄弟情谊万古长存,愿你们亲手制定的自由宪法将神圣地保持下去,愿每个部门的工作将显示出智慧和道德。

              ——华盛顿告别辞( 1796 年 9 月 17 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面对祖国的“委任”,华盛顿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接受“委任”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华盛顿哪些价值追求?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

              ——1796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

              (1)材料一中“政府的统一”是指什么? 华盛顿在1789年以前,曾为“政府的统一”事业做了哪些主要的努力?

              材料二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 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为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拿破仑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华盛顿和拿破仑在治国方略上有何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材料三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3)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选择这种斗争方式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夸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急流勇退,辞官回家,不当终身总统。

                  材料二

               

                           图1                  图2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于当“国王”或“皇帝”采取了怎样的作法?

              (2)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作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3)材料二中图2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概述“法典”的历史地位。

              (4)综上所述,华盛顿与拿破仑对本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 5.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2年,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这封信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上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二: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潜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畬《瀛环志略》

              (2)材料二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1分)

              材料三: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3)拿破仑是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帝国建立后,拿破仑采取的法律措施及影响是什么?(4分)

              (4)就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个人独裁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材料四: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5)各举两例说明,孙中山和华盛顿为维护本国的民主制度分别作了哪些努力?(8分)

            • 6. 26、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和甘地在中外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盛顿血战七年,赢得美国独立,被美国民众尊为国父。孙中山与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华盛顿为独立而争,先生为三民主义而斗,四十年如一日,几死者十余次,其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卢绍稷《东西两国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列宁选集》1972版第三卷

              (2) 拿破仑是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作为法国革命 阶级 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他是怎样建立个人独裁的?为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华盛顿和拿破仑有什么共同举措?

              材料三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3) 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二者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具体结果上有怎样的不同?

              材料五 1783年12月,华盛顿向大陆会议辞去了他所有的公职,回家务农……1786年,华盛顿响应国家号召再度出山,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

                      1912年4月,孙中山向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1913年7月.孙中山再次举起斗争大旗,组织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

              (4) 孙中山和华盛顿先放弃手中权力,后来又都选择了复出,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各自复出的原因。

              (5)以上四位历史人物在各国斗争中表现各有不同,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作出的贡献有其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主要体现在哪里?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三  印度的背景传统以及当时的条件,非暴力是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印度人民被解除了武装,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既缺乏从事有组织的暴力的物力,也缺乏训练,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暴力方法反抗英国是愚蠢的,会遭到英印当局轻而易举的镇压,而恐怖主义的暴力行为则是政治不成熟和破产者绝望情绪的表现,不可能动摇强大的有组织的政府。

              ——尚劝余《尼赫鲁与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华盛顿对英王的态度,并概括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方式及理论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 

              (3)从阶级属性和斗争对象方面指出华盛顿和甘地领导的斗争的共同之处。其结果有何不同。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国遭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夸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1796年,64岁的华盛顿在第二届总统任期结束时急流勇退,辞官回家,不当终身总统。

                 材料二


               
              请回答:                                                                图1                                             图2

              (1)华盛顿和拿破仑对于当“国王”或“皇帝”采取了怎样的作法?美国独立后,华盛顿为美国民主建设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2)材料二中图2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概述“法典”的历史地位。



              (3)综上所述,华盛顿与拿破仑对本国历史发展所起的共同的作用是什么?

            • 9.

              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历史抉择都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稳定国内局势的同时,波拿巴再次打败反法联盟,波拿巴的个人威望也因此登峰造极。1804年,先由元老院修改宪法,后由公民投票批准,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在革命元老中,只有少数人表示反对把共和国改为帝国。拉法耶特感慨地说,让他震惊的不是一个野心家的篡位,而是举国的驯服。

                 ——刘新成、刘北成《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典》用简明有力的法律语言,对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有利于资产阶级所有制的规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主要革命成果,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立法及其理论原理都鲜明地体现在《法典》上了。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三 作为美国第一、第二届总统,在共和国艰难的创业日子里,华盛顿确立了宪法的权威,组建了有效的政府,使经济发展走上了正轨,收回在邦联时期被外国占领的土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保持了和平;并且在政治和法律上开创了许多良好的先例。

                 ——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称帝的有利条件。

                                                                              

                (2)材料二中拿破仑是如何评价他自己的?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其评价进行分析说明。

                                                                             

                (3)据材料三,归纳华盛顿为巩固共和制而作出的主要贡献。分析美国共和制对世界政治文明的深远影响。

            • 10.

              材料一:当刘易斯·尼科拉上校在1782年写信劝华盛顿担负起合众国国王的责任的时候,他回信说:“在整个战争的进程中,没有比部队中有你讲的这种思想使我更痛苦的事情了……我憎恨并强烈谴责这种会毁灭我的祖国的极为有害的观点”,答复他不能领导将会“造成国内动乱和以流血告终的行动。

              材料二: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尚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

              ——易中天《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拒绝称王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华盛顿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