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是异端的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但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
              --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二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000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
                 虽然引力波在现时段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LIGO天文台的执行官莱兹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
            • 2. 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相似的贡献是(  )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人文思想引入近代科学
              D.用数学方法描述物质运动
            • 3. 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公布引力波探测成果,弥补了100年前某理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也让人类终于有机会探索宇宙起源的奥秘.“某理论”是(  )
              A.万有引力定律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军队在战场上面临着一次技术上的革命。现代武器使各部队对对方的防守阵地都束手无策,直到1918年,不管是部队指挥官还是参谋本部都没能制定出一种如何使用现代科技的方案或发展出一种新的战术观念来攻破那些防御地点。
              --摘编自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
              材料二
              在以后的三年中,尽管双方动用了大量的武器,再三发动攻势,但在这条战线上任何一方的移动都未超过10英里。造成这一流血的僵持局面的原因是:防御性武器从战争一开始就优于进攻性武器。传统的进攻方式是大批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发起冲锋。但是,在这深壕沟、铁丝网、巧布的地雷和机枪掩体相结合的防御设施面前却完全无效。……西线的战斗这时变成了阵地战和消耗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一战为什么变成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这种形势有利于哪一军事集团?为什么?
              材料三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只要人被有计划地训练来对人类犯罪,这样造成的心理状态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导致大灾难。我们唯一的希望就在于拒绝会有助于准备战争或者以战争为目的任何行动。
              --摘编自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2)概括材料三中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
              人类正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如资源的短缺甚至耗竭,环境的污染,疾病、原子武器、生化武器的威胁等等。这些问题不能说与科学技术没有任何关系,但把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是不公平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不合理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人的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
              --摘编自郭继海,江晓梅《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之分析》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如何减少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认识。
            • 5. 奥地利-捷克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在他的代表作《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中指出:“它(绝对时间)既无实践价值,也无科学价值,没有一个人能提出证据说他知道关于绝对时间的任何东西,绝对时间是-种无用的形而上学概念。……回到绝对空间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参照系如同在其他任何情况中一样,都是被相对地确定的”。这一观点(  )
              A.验证了伽利略有关运动的概念
              B.促成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C.推动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研究
              D.启发了普朗克量子说的提出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校计划在实验楼走廊上张贴两位中外科技界名人的画像。以下为可供选择的人物清单:牛顿、爱因斯坦、列宁、李时珍、詹天佑、孙中山。
              材料二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暴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请从材料一所提供的人物清单中选出符合要求的两位人物并说明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爱因斯坦的主要观点。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7. 1905年爱因斯坦能写出震惊世界的文章,是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这里强调“爱因斯坦破解问题”的成果及其意义分别是(  )
              A.提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科学的形成
              B.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C.提出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D.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 (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奖来得相当不易。当时,有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经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找到了一个办法,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而奖。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有部分是因为恩格斯所肯定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它们是什么?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明唯物史观的著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获奖的原因。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福“多闻阔疑,镇言其余”;荀于认为“天行有常”。老子素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这求精神自由。这些诸予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指出材料一中组含的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肪织、来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脸宜装备看仪器、配备若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鱿是第二次技术苹命,共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一一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看法
              卢梭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
            • 10.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仁人志士是站在代表先进思想和时代精神前沿,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对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取得了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为近代科学革命揭开了序幕。尤其在文艺复兴中后期,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和通过阿拉伯世界得以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古典文化成果,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
              --胡光利《文艺复兴运动与近代科学的兴起》
                  材料二    历史人物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举例
              姓名思想、政策或观点
              甘地“回到纺车去”
              爱因斯坦“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取决于人本身。”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依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使科学技术走出基督教的“神圣殿堂”,成为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重要支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位人物,就他们对科技和工业革命的态度分别予以简要评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