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格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独立,仿佛一座大厦,而政府的统一,乃是这座大厦的主要柱石……大家应当对它抱着诚挚的、经常的和坚定不移的忠心……尊重它的权力,服从它的法律,遵守它的措施,这些都是真正自由的基本准则所构成的义务。

              ——1796年华盛顿总统的“告别辞”

              (1)材料一中“政府的统一”是指什么? 华盛顿在1789年以前,曾为“政府的统一”事业做了哪些主要的努力?

              材料二 就国内政策而论,拿破仑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开 明专制君主。……虽然他对国家实行独裁统治,但统治效率很高。……拿破仑这些实在的成就使他受到普遍的欢迎。虽然也存在着渴望复辟旧制度或是认为拿破仑背叛了革命的政敌,但是大多数人则都因为他结束了骚乱和建立起了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而向他欢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为建立起一个“可信任的、强有力的政府”,拿破仑在军事上采取了什么措施?华盛顿和拿破仑在治国方略上有何相同之处?最大的不同点又是什么? 

              材料三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四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惟一正确方法……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3)材料三、四中孙中山、甘地从事斗争的手段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选择这种斗争方式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 4.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5. 当年西方将孙中山早年的“三民主义”翻译成“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最可能对应于三民主义中的(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 6.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 7.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8.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中国

              A.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
              B.辛亥革命失败了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D.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