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三幅图片自左向右分别是:①毛泽东在写《论持久战》,②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作报告,③毛泽东在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上述三幅图片反映的场景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③②①
            • 2. 1937年10月,詹姆斯贝特兰抵达延安,采访了毛泽东,并向毛泽东提议,可向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说些什么,于是毛泽东给艾德礼写了一封亲笔签名信。在信件中:毛泽东呼吁艾德礼带领他的党派,帮助中国人民抵御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这封信的历史价值在于(  )
              A.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
              B.反映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败
              C.展现了中共寻求与英国政界建立关系的尝试
              D.表现了毛泽东的外交才能
            • 3.

              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

              A.王明“左”倾错误在苏区全面泛滥
              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C.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
              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
            • 4.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贡献的是(    )

              ①秦始皇           ②康熙帝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从材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8分)

              (2)你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4分)

            • 6.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开展革命运动,成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列宁是国际共运史上第一个经历向社会主义过渡实践的领导人,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地找到了一条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通过阶级分析,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丢掉阶级基础。列宁在……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
              ──石镇平《试析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三 如图(照片发表于《人民日报>》)反映的是1984年国庆35周年盛大阅兵。参加游行的100万各族群众欢欣鼓舞地展示着自己的工作成果,也将中国5年来的巨大变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游行队伍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则充分表达了人民的心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迂回过渡的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个办法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
              (3)“小平,您好”表达了人民群众怎样的心声?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心声”产生的原因。
              (4)真理是不断发展的,继马克思之后,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如何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
            • 7.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毛泽东提出了“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新中国后必须与社会主义苏联结盟
              B.首次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和前景
              C.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提供理论准备
              D.打消民主人士中尚存的走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 8. 2013年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毛泽东一生为中国民主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1949年2月7日,毛泽东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下图),图中毛泽东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材料四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摘编自百度文库
              请回答:
              (1)材料一诗词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其标志是什么?
              (2)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材料二中的图片排序,并分别指出图②与图③所反映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所在。
              (3)材料三中,当时的毛泽东为什么“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识,你是如何理解“尼克松改变了世界”和“世界改变了尼克松”这两句话的含义的?
            • 9.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
              D.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 1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陕甘宁边区所实行的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我们对于任何一个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没有超过革命的三民主义的范围。就目前来说,革命的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是要为全国一切抗日的人民谋利益,而不是只为一部分人谋利益,全国人民都要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保护财产的权利。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材料二“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说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这个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实行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口号,扫除农村中的封建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农村的富农经济,也是容许其存在的。这说是“平均地权”的方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解读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为实现民主我所提出的经济方针并对其进行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