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
                  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C.均主张“中体西用”               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 2.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
              A.实行三民主义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  
              D.建立共和政体
            • 3.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 洋务派  ③ 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③④    D. ①②
            • 4.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
            • 5. 20 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国家认同        
              B.外来冲击推动中国法制建设
              C.排满反清民族情绪日益高涨        
              D.民族危机下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6.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 (部分),造成学文科者诸多的主要原因是
               
              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
              一百余人,学武者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清·杨枢《奏陈兼曹学务情形折》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已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 7. 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 8. 1912年梁启超指出“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由材料可知                               
                  A.梁启超始终没有改变君主立宪的主张      
              B.梁启超指出了辛亥革命在思想启蒙方面的不足
              C.梁启超逐渐认可民主共和政体                
              D.当时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 9.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 10. 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A.  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 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 
              B.  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