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少年学习诗文,能熟背四书五经,被誉为“神童”。
              材料一 1898年,戊戌变法,16岁的蒋百里考中秀才,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
              1901年,蒋百里东渡日本留学。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宣扬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
              1905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科第十三期毕业班以冠军身份毕业。
              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
              新文化运动期间蒋百里积极参与,著书立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将。
              1916年袁称帝,蒋百里入川辅佐老同学蔡锷讨袁。
              1933年赴日考察,认为中日大战不可避免,百里将军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主要设计者
              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的战略指导依据。
              ——摘自曹聚仁《蒋百里评传》
              材料二
              人们眼中有两个蒋百里,一个文人的蒋百里,爱结社、写文章、交名流;蒋百里曾醉心研究文学。1920年,他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他在“导言”中指出:“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现;二曰世界之发现。”……一个军人的蒋百里,终身梦想是亲手击败整个日本军队。到最后,军人蒋百里战胜了文人蒋百里,虽然,他依靠的只是纸上谈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蒋百里一生的主要贡献。(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蒋百里在人们眼中“角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 2.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清末官员,官办商人,洋务运动主将,有“中国商父”之 称。盛宣怀一生创造了11项“中国第一”: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民用洋务企业——轮船招 商局;1880年创办中国第一个电报局——天津电报局;1886年创办中国第一个山东内河小 火轮公司;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逐渐发展为真正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一-卢汉铁路;1897年创建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5年办成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1897年在南洋公学首开师范班,这 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师范学堂;1902年创办中国勘矿总公司;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 字会;1910年办成私人的“上海图书馆”。
              材料二   1910年初,就任邮传部大臣之后,盛宣怀提出“铁路国有”政策,下令将已经 承诺由民间商办的川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路权收回作抵押,向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借款 600万英镑,以统一全国的轨道。盛宣怀的“铁路国有”政策,引发了“保路运动”,进而引燃 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从去世那一天起,盛宣怀就成为一个难以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华 东师范大学教授、《盛宣怀传》的作者夏东元对盛宣怀的评价:“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 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鲁迅对盛宣怀的评价:“卖国城、官僚资本家、土豪劣绅”。
              ——摘编自新京报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盛宣怀的主要活动。(不得抄袭原文)(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盛宣怀。(8分)
            • 3.
              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马克思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法国启蒙思想---树立“为人类工作”的理想
              B.《基督教的本质》---转向唯物主义思想
              C.宣传革命理论---多次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巴黎
              D.生活习惯相同---与恩格斯结下毕生友谊
            •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推翻素丹制度B.发展资本主义
              C.维护民族独立D.签订《洛桑条约》
            • 5.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和二,指出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作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两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有关甘地的历史图片:

              图一带动大家学习纺纱

              图二食盐进军运动

               图三前行平息教派之争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甘地怎样的经济思想?你怎样评价这一经济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图二、图三反映了甘地哪些方面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甘地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活生生地出现过这样的人物。”你从甘地身上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甘地认为“坚持真理”是强者的武器,它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材料二 15岁时,甘地偷了哥哥的一小块金子,由于不敢当面认错,他写了悔过信给父亲。原以为会受到重罚,没想到父亲竞原谅了他,甘地感动得哭了。他认为,父亲信任与慈爱的力量远远胜过责打。甘地在英国留学和南非工作期间,他阅读了许多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甘地对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极为认同,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材料三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一九一九年四月六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1983年版)

              材料四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1994年版)

              (1)材料一体现了甘地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这一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就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作用的评价有何差异?造成这种评价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二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对甘地毁誉不一,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解开甘地之谜的关键之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