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世纪末有学者指出:“性者,受天命之自然,至顺者也。不独人有之,禽兽有之,草木亦有之;……性者,生之质也,未有善恶。性是天生,善是人为。”对该学者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传统儒学“天人感应”思想            
              B.与西方天赋人权的观念一致
              C.实质是对纲常礼教的批判与否定            
              D.继承并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
            • 2. 凡持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为改革论的学者,一般认为上述改革的共同点是
                  A.未能触及政治制度                 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为核心
                  C.均主张“中体西用”               D.自救未成却促进社会进步
            • 3. 近代中国人创办了一批报刊,如康有为的《中外纪闻》、孙中山的《中国日报》、秋瑾的《中国女报》、于右任的《民立报》,其共同点是
                A.采用白话文写作,通俗易懂         B.主要为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C.都是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           D.开启民智,传播进步思想
            • 4. “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
              A.洋务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顽固派
            • 5.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6. 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孔子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史诗电影《孔子》2010年1月14日在京举行了盛大的全球首映典礼,获得好评。电影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化的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2009年7月14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逝世。季老热
              爱儒学,它曾建议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材料三
                        
              袁世凯祭孔                 民国元年一幅春联
              材料四  孔子与宪法,涉不相涉者也。吾今以此标题,宁非怪诞之尤。然于怪诞标题之前,久已有怪诞事实之发现……怪诞之事实者,何也?则宪法草案中规定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之事是也……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打倒孔家店”                                        ——吴虞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季羡林教授说“将孔子抬出来”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孔子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5分)
              (2)材料三的对联和图片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说明什么问题?(4分)
              (3)材料三与材料四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3分)
            • 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说:“这是孙中山最具前瞻性的思想遗产,也是当时最为曲高和寡的政治主张,但在百年之后却成为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最为紧要的严重问题。”这段话评论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8.

              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道:“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下列对材料理解有误的是(  )

              A.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友邦曾给予大力援助
              B.“文明国应尽之义务”是指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C.诸友邦在中立的伪装下积极扶植新代理人破坏革命
              D.“八月以来”指的是从黄花岗起义以来
            • 9.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国民党“一大”宣言
            • 10.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