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学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必须严谨,符合逻辑。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李大钊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此发端
              B.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C.启蒙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主张--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
              D.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 2.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
              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
              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
              D.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 3. 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l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材料二  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
              (2)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