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家绝唱 
                     ……其次是《世家》,由于后来的正史中基本都没有袭用这一形式,所以有人曾非难司马迁设置《世家》体例是无用的。但毕竟在司马迁生活时代之前还在实行        制度,世家正是反映这一历史的写作。特别是他撰述的《列传》,更可谓出类拔萃创作思想的产物。《列传》的主要目的在于记载那些立功名于天下的人们。
              --[日] 内藤湖南 《中国史学史》 马彪译
              问题:
              (1)世家与列传是《史记》编撰组织重要体例,你再列举一种史记编撰组织内容的体例。
              (2)在材料中的        填写入相应的内容。
              (3)史记开辟“列传”现象体现了历史著作与时代之间怎样的关系?
            • 2. 中世纪的西欧城市
              12世纪末,伦敦有4万左右人口,是不列颠诸岛最大的城市和整个西北欧的首要商业中心。英国许多主教、修道院长和公爵都在城里有房子,国王在威斯敏斯特西区的宫殿里处理大部分事务。伦敦有139座教堂,每小时都能听到钟声。
              伦敦的街道非常窄小,大部分都未铺上石板,整天都挤满了人、狗、马和猪。街道两旁排满房屋和店铺,大多数都是木结构的,在缝隙处填着稻草。泰晤士河上的木桥被替换成石桥;街上有清洁工每天清除垃圾;城里还有英国唯一的排水系统,街道中心有排水沟。12世纪早期,城里甚至还有了一个公共厕所。
              一位叫William fitz Stephen的伦敦市民在1175年这样赞叹道:“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而一位12世纪的法国犹太商人对一位即将前往英国的朋友如此警告说:你到英国之后,若要经过伦敦,就赶快穿过去……世界上任何污秽邪恶的东西在那里都找得到。……如果你不想和作恶的人住在一起的话,就别住伦敦。
              从上述三段描述12世纪伦敦的文字中,了解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大致面貌。请据此回答:
              (1)12世纪的伦敦具有哪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2)透过这三段文字,运用所学,写出你认识西欧中世纪历史的思路。
            • 3. 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18世纪中期,德国哥丁根学派最早提出西欧中心理论。这种历史观大肆宣扬西欧白色人种的优越,认为西欧的历史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历史,始终是人类历史矛盾运动的中心,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应以西欧的历史来认识和剪裁,欧美以外诸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在19世纪的世界历史的研究与世界史的编纂实践中,充满着“西欧中心论”或可称之为“西欧中心史观”。
              --据《全球化和全球史》等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概述“西欧中心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在19世纪世界历史的研究中充满“西欧中心论”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与“西欧中心论”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 4. 自由与制度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这样雅典人的力量与日俱增,不只在一个方面,而且在所有方面都表明平等是一件多么好的事。当雅典人处在僭主统治之下时,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并不比他们的邻邦强,但在推翻僭主之后,他们成了最好的战士。这说明,当他们受到压制时,他们故意装出懦弱,就如同奴隶为主人劳作一样;而当他们获得自由之时,每个人甘愿为了自己的事业而竭尽全力。”
              (1)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的原意是什么?
              (2)材料中,希罗多德主要强调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实现该核心思想雅典人在制度层面做了怎样的努力?结合材料,概述这种努力的历史意义?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l928年7月斯大林承诺的,为了工业化而征收的农业“贡税”只是“暂时”的,可是苏联于3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于40年代战争也打完了,“贡税”还是没有取消,……建立在“贡税”理论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体制,像铁链一样捆住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材料二  久加诺夫在2004年为纪念斯大林诞辰125周年而写的文章中高度赞扬斯大林的历史功绩,肯定他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卫国战争中的贡献,说他是“伟大的国务活动家”和“强国的建设者”。
              (2)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史学方法评价斯大林?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联工业化时期农业政策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