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博学的商族后裔 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 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 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 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 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一 下图是乔托于1305——1306年创作的壁画《犹大之吻》。情景是:犹大上前亲吻耶稣,以此作为捉拿耶稣的暗号。因此,犹大的吻是出卖主的暗号,罪恶的吻。

              材料二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公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高福进《欧荚文化史论》

              材料三 伊文思……还想恢复它原来的模样,尽可能接近原型。他雇佣了能工巧匠用鲜艳的色彩在褪色破旧的壁画上重新描绘;他用铁梁和混凝土把摇摇欲坠的楼梯间支撑起来;他重修一些房间,根据他自己的设想,尽可能让它们显得堂皇,这样,克诺塞斯在伊文思眼里真是魅力无穷了!……伊文思“复原”后的克诺塞斯遗址是多么令人神往!一些评论家称之为“混凝土克里特岛”,真有点使人又悲又喜。悲的是:正如今天考古学家所认识到,他的复原工程简直是错误的,依今天考古学家之见,伊文思若不试图修复它,它会显得更好些。喜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来这里参观旅游……。
              ——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

              请回答:
              (1)名画《犹大之吻》创作素材源于什么?根据《犹大福音》手稿能否为犹大平反?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一些考古学家为什么认为伊文思的复原工程简直是错误的?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探索历史的奥秘
              材料一 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反映了犹大背叛耶稣的情节。
              材料二 到底是谁将耶稣迷上了十字架?罗马教廷自16世纪后一直认为是犹太人。直到1965年,罗马教廷在第二次梵蒂冈会议上才正式“赦免”了犹太人的 “罪行”。从此以后,犹太人不再背负“害死耶稣”的沉重罪名,这让所有犹太人放下压在心口的一块石头。
              ——岳麓书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三 2006年4月6日,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正式将一份遗失了约1700余年的《犹大福音》手稿及翻译套之于世。手稿记载,犹大其实是按照耶稣本人旨意 (注:耶稣授意犹大,完成上帝的救赎计划)而出卖耶稣的,犹大事实上是耶稣最喜欢、最信赖的门徒。手稿经过放射性碳定年、墨水分析、多光谱照影术、内文比对、古字比对等五种鉴定后,被认为货真价实。
              ——《欧美文化史纲》

              (1)名画《最后的晚餐》创作素材源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犹大福音》手稿能否为犹大平反?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犹大福音》手稿与《最后的晚餐》所反映历史时期基督教各自的发展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列是一组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蜀侯蚕丛,其目纵(突出),始称王。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三 “蜀王之先名蚕丛,是时人萌(民)椎髻(高高的锥形发髻)左衽。”“(蚕丛的)后代名日柏灌(树和鸟),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
              ——[汉]扬雄《蜀王本纪》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研究古蜀文明所依据的历史资料有哪些类型?从考证的角度讲,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是如何描述蜀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海一号”
              2007年12月22日“明日之星”少年电视台记者小史跟随“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在中国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目睹了该沉船的打捞全程,并得到了相关采访信息:
              信息一:据水下考古队介绍,“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沉船,它的出水对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相关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信息二:据初步推算,“南海一号”整船长30.4米、宽9.8米,船身(不算桅杆)高约4米,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近800吨。
              信息三: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的(部分)文物包括金、银、铜、铁、瓷类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金器包括金手镯、金腰带、金戒指等黄金首饰,它们比较统一的特点是粗大,如鎏金腰带长1.7米,鎏金手镯口径大过饭碗,粗过大拇指,足足四两不止。铜钱数量达上万枚,还有不少银锭,其中年代最古老的是汉代的五铢钱,年代最晚的是绍兴元宝。出水文物尤以瓷器为主,包括福建德化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及龙泉窑等的高质量精品,还出水了许多棱角分明的酒壶和有着喇叭口的大瓷碗,具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采访完毕后,小史将为电视台作一个关于“南海一号”的专题节目。请你与小史一起根据相关采访信息和历史记载,对下列几个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为节目的顺利播出作准备。
              (1)判断“‘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古沉船”的最直接依据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南海一号’的出水对研究中国古代尤其是宋代相关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请根据以卜信息和历史记载加以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古专家根据该沉船的船头指向及物品判断,该船应该是在“出航”时沉没的。请你和小史一起以一名史学工作者的身份推测一下该船的去向,并为本期节目写一句结束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周衰,戎狄错居泾渭之北。及秦始皇攘却戎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934年,中瑞西北考察团在罗布淖尔孔雀河下游发掘小河五号墓地(距今近四千年前),采集到近500粒白色小珠,后经科学检测,小珠所用材料为海菊贝壳,这种海菊贝只见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海域。20世纪70年代,在河南安阳殷墟发掘的妇好(商王武丁之妻)墓中,出土玉器共756件。经对其中约300件玉器进行分析,大部分属青玉,白玉较少,青白玉、黄玉、墨玉更少。这几种玉料大体上都是新疆玉,其中三件小型玉雕的材质被鉴定为新疆和田羊脂玉。
              ——摘编自苗普生等主编《新疆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为古籍文献资料,材料二出自考古资料。如何认识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下图是发现于高昌古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幅珍贵壁画“圣枝图”。有人认为:“这幅壁画是公元5世纪左右景教(基督教)传入高昌的历史见证。”观察此画,回答问题:

              (1)请你从壁画中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观点有哪些史实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进一步证实这一观点,你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头像

              图2  三星堆出土的“金杖”

              材料二 近日,一个叫苏三的网络作者在她刚出版的一本《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的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三星堆文明来源是“西方”,属于犹太文明。并且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是这些犹太人的后裔。她提出的几个重要证据中就有在三星堆出土的鼻子宽大、眼睛奇大的青铜头像和西方王室常用的金质王杖,这些都是和西方人有关。
              苏三还认为来到中国的以色列人构成了中国的夏、商、周。其证据是:亚伯拉罕(以色列民族的圣祖)的妻子“夏甲”带领子孙建立了中国的“夏后朝”;以扫(亚伯拉罕之孙)的妻子Judith很可能就是中国商朝之母“简狄”;以色列之子“但”(亚伯拉罕之重孙)的子孙建立了中国“周朝”。
              ——《中国三峡建设》:《三星堆:七大谜团谁人解?》

              材料三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教授认为,三星堆文明有它自己本身的传承,在其发展过程中确实加入了一些和以前文化不一样的新东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还看不出外来的痕迹。从大型的青铜器和祭祀器皿来看,主要还是来自中原的夏商。用玉和用金是中西文化之间的最大差异。三星堆出土的玉器远远比西方发现的要好。黄金器只是发现了极少的一部分,比如说金杖,都是比较小的器物。三星堆发现的文物主要偏重于玉石,是东方传统,不是西方传统,它仍然属于中国的玉石文化圈。
              从三星堆的建筑来说,不管从建筑的形状,还是建筑的材料来说,都没有西方的传统。这些建筑的遗迹是当地的传统加上长江中游这一带的传统构成,比如说它的夯土技术、土木结构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从它日常使用的陶器看,一部分是从当地史前文化蜕变过来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它的东面,即从夏人那里传入的,像一些铜盒和铜杯。关于那支金杖,孙华指出:这个器物出土的时候不是直的,而是一个圈。
              ——《中国三峡建设》:《三星堆:七大谜团谁人解?》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可信程度上排出三则材料的顺序,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一、三中有关青铜头像和金杖的图片或叙述,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证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三星堆文化的来源。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曹墓之争
              2009年l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此引发了各界热议。
              材料一

              材料二

              问题:
              (1)此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项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