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国际社会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意在警示后人避免重演历史的悲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奥斯威辛集中营必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能让遇难者的血白流,应该对所有的后人进行有关教育,接受集中营和种族灭绝的教训。
              --《筹建奥斯威辛集中营和种族灭绝国际教育中心呼吁书》材料二  1970年12月7日,正在华沙访问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当勃兰特伫立凝视一幅幅清晰的受难者的浮雕时,突然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奥斯维辛--犹太人永远的痛》材料三  今天的奥斯威辛,是整个世界反思过去的历史路标。当年的纳粹德国用400万生命,在波兰这个小镇向我们证明了,一旦脱离了人性的轨道和世界规则的束缚,政治欲望可以以如此残忍的方式来实现。奥斯威辛让世界为之哭泣的另一个理由,是奥斯威辛之后60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残暴、杀戮甚至种族清洗和纳粹主义的阴影仍然没有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这是奥斯威辛的眼泪无法停止的原因,也是今天世界与60年前相比的惭愧。
              --《奥斯威辛:世界反思历史的路标》请回答:
              (1)材料一强调奥斯威辛集中营要承担什么历史责任?谈谈你对筹建“奥斯威辛集中营和种族灭绝国际教育中心”的看法。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勃兰特的举动有何认识?
              (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材料三,概括国际社会纪念奥斯维辛集中营死难者的意义。
            • 2.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惨案遗址中,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和日本的广岛和平公园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选在江东门这样一个不靠山,不傍水的地方……(当年)侵华日军曾在这里囚禁了一万多名中国的被俘士兵和平民百姓。12月16日晚,日军把他们驱赶到方圆一华里范围内的小山坡用机枪扫射。……1985年挖开这个万人坑时,发现层层叠叠的尸骨共有5层,可见当时掩埋的被害者数多。
              --朱成先《把血写的历史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材料二  纪念碑、建筑群或遗址,在被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每个被提名的遗产应:……符合对设计、材料、工艺或布局以及文化景观的特性及构成的真实性检测(委员会强调只能接受基于对原址进行完全、细致记录而无臆想情况下的重建),……此外,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特别是那些对众多游客开放的遗址,涉及的有关国家应提供适当的管理办法,其中包括财产的管理、保存和开放度。
              --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何建在江东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南京大屠杀期间共有多少中国同胞惨遭杀戮?这一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2)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同属一种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依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哪一条规定进行申报?这类遗产的特殊作用是什么?
              (3)国际古迹遗产理事会会长考尔先生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感叹道:“这里理应成为世界文化产。”依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符合其中哪些规定?并概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这类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
            • 3. 2007年6月,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开平碉楼主要由近代旅美、旅加华侨兴建。据统计,1921年至1931年开平共建碉楼940座,占总数的51.2%,而1932至1942年,开平只建碉楼114座,占总数的6%。1932至1942年碉楼兴建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日本对华侵略的不断加深;②欧美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③西方国家经济萧条;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衰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
              (2)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
            • 5. 从世界文化遗产中,我们能够①探寻历史的踪迹②认识历史文化③与不同民族进行交流④进行学术研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 6. 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原则是(  )
              A.真实性和完整性
              B.真实性和艺术性
              C.真实性和独特性
              D.独特性和艺术性
            • 7. 对世界遗产应采取的态度是(  )
              A.只是一种旅游资源
              B.要大规模开发
              C.可以增加新的建筑
              D.反对增加不必要的修复
            • 8. 下列属于世界遗产的是(  )
              ①长城②故宫③莫高窟④曲阜孔庙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 9. 下列能为研究少数民族提供实物资料的是(  )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曲阜孔庙
              C.颐和园
              D.丽江古城
            • 10. 下列文化遗产处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是
              A.布达拉宫
              B.故宫
              C.莫高窟
              D.盛京三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