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琅玡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2)分析材料二中“棘手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如何发展?用史实说明这一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 2.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两种地方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战国时期郡县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中“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的是汉初的何种制度?对汉初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四: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明末清初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4)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 3.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四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 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地方管理上采纳了什么措施?(2分)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2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4分)

            • 4.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从材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8分)

              (2)你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4分)

            • 5.

              (10分)观察下列图片:

                 

              秦始皇                            汉武帝                        唐太宗                       宋太祖

              请回答: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在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4分)


              (3)结合以上两题的回答,指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2分)

            • 6.

              (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曰:“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品级身份)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致治之本,惟在于审(审察)。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

                                                                   ——《贞观政要》

              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长安城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点。从《唐长安城地图》看出:基本形成了各市坊围绕皇宫的布局,表明其政治特点是   ①    ;城内设有国子监、建有孔庙,表明其思想特点是:  ②  ;对几个“坊”的描述可看出其社会经济特点是   ③  。  (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整顿吏治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5分)

                

            •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突出特点?为保证民主的实施,伯里克利时期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材料二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

                材料三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

              材料四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 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4)依据材料四,归纳新世纪前后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主要变化。
              材料五 在估计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运用材料五的方法,分析材料四中的现象。

            • 8. 33.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如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三的这两个国家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请从国家元首的产生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地位和关系分析二者的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