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0分)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10分)

               

            • 2.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在西南地区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龙羽《中央政府与西南地区的民族发展》
              材料五 
              1945年重庆与四川、西南、大后方工业比较表
              项目
              重庆
              占四川百分比
              占西南百分比
              占大后方百分比
              工厂数
              1690(个)
              60
              51.5
              28.3
              资本
              272.6(法币亿元)
              57.5
              45.6
              32.1
              工人
              10.65(万人)
              58
              47.9
              26.9
              材料六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处西南的重庆作为“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
              (3)根据材料四分析,明清两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上有何区别?(4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二者的社会文化底蕴有何不同?(4分)清代的民族政策对西南地区的治理有什么积极作用?(2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重庆在当时大后方工业中的地位?(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原因?(4分)
              (5)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线建设”的主要特征(3分);归纳三线建设对重庆的影响。(2分)
            • 3.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

               

               

               

               

               

               

            • 4.

               (2008上海)历史学家布罗代尔曾说: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它们的本质特征取决于它们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局限或便利。因此,人类在迈向文明时代的进程中,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便在不同的地理空间中形成了。

              问题:(8分)

              (1)这些“不同的地理空间”主要是指哪些区域?(3分)

              (2)在这些区域内建立起了怎样不同的政治制度?(2分)

              (3)“农耕文明”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分)

               

               

               

               

               

               

               

               

               

               

               

            • 5.
              【题文】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分散、局部到整体、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从材料一中提取信息说明中国宋代的市场活动有何发展变化? 这种发展对文学主流的表现形式产生了什么影响?
              (2)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市场也就开始具有了国际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则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概括指出16~20世纪初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二战前的世界市场基本上是资本主义一统天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几乎都从属于、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和交换。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了深刻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崩溃,涌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使世界市场的国家构成发生了变化,世界市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经济类型国家的市场体系所组成。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二、三,概括二战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 6.
              【题文】简述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