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理财”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南台备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的施政“规矩”。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
                  材料三  2003年7月,负责调查伊拉克生物和化学武器项目的英国国防部专家凯利自杀身亡,外界怀疑其因不堪忍受政府施压所致,时任首相托尼•布莱尔支持率暴跌。英国分析人士指出,凯利之死是布莱尔政府执政6年来遭遇的最严重危机。--据《英国卫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整理
              (2)当布莱尔内阁受到议会下院反对时,依据英国的政治“规矩”,首相可采取怎样的对策?描述这一政治“规矩”的特征。
                  材料四  早在战事(指二战)结束之前,美国就开始发起一项大胆的计划,力求恢复1914年前的通货稳定。1914年前的金本位制提供了一套固定的汇率,所有国家的货币都可以兑换成黄金或者当时黄金的等价物英镑。……为建立一个正式的世界性贸易组织以对国际商业进行监管的努力并不顺利,但是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后来却被证明是成功的。--改编自【美】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如何实施材料四中“大胆的计划”和“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制定“另一项替代性的战略”的原因?试评价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规矩”的影响。
            • 2.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分封制之后出现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都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任官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2)据材料二归纳柳宗元的主要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其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
              材料二 (西欧)在封建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国王和百姓、领主和封臣都共守一种契约。每个人都对他人负有某种义务。如一人违约,义务也就中止。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封臣们组成国王的议事会,国王应按封臣们的劝告行事。如果封臣们认为国王滥用他的权力,可以对他进行限制。--(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对近代西欧政治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很多现代中国的作者,称之为“封建社会”,并且以此将它与欧洲的feudal system相比拟,其结果总是尴尬。欧洲之feudal system被称为feudalism起源于法国大革命之后,当日作者以此名词综合叙述中世纪一般政治及社会特征,并未赋予历史上的意义……征之中国传统文献,“封建”也与“郡县”相对,所以将汉唐宋明清的大帝国、中央集权、文人执政、土地可以买卖、社会流动性大的郡县制度称为封建,更比拟为欧洲的feudal system,就是把写历史的大前提弄错了。
              --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3)概括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4.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 5. 政治制度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技术性的因素,西周的中央政府不能有效地统治整个国家。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西周的统治者把统治的权力、权威和责任委任给属国,属国反过来效忠中央政府并向中央政府纳贡,提供军事支持。--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西周推行分封制有关的重要因素。
              材料二  灭六国后,针对地方政治制度问题,秦王朝曾有重要的辩论。多数大臣赞成恢复分封制,而李斯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度的历史依据。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请根据所学简要概括。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地方自治的呼声在社会上骤然兴起。
              康有为在1902年指出,欧美、日本等国强盛的原因在于实行地方自治,……中国所以“败弱”,原因在于“官代民治”,因此救中国之道,“听地方自治而已”。
              梁启超认为,“抑民权之有无,不徒在议院参政也,而尤在地方自治,地方自治之力强者,则其民权必盛,否则必衰”。
              某留日学生则认为,“地方自治制最完全者,其实业必最隆起,其国力必最强盛。地方自治制与实业要有密接之关系”,“吾民族欲自发达其实业……非亟亟趋向于地方自治之规模而进行不可”。--据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一卷、马小泉《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等资料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三人对地方自治问题论述的不同角度,并概括由此反映的时代背景。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度……其创始的用意在谨镇选才……但末浼所及,仍为权门所把持……权责子弟依待家庭地位。经济势力及社会关系,本易获取声名,膺列上品;而若干不 肖中正更逢迎权责,徇私舞弊……这制度演变到最后,终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隋文帝于开皇中取消九品中正制
              ---邹纪万《魏晋南北朝之》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缓行而出,喜谓诗臣曰。“天下英雄,入吾牧中矣!”
              -一王定保《唐摭言》
              进士科始盛于高宗时,看玄宗开元以,益为社会所尊崇。由于参加的士人,不拘资格,因此成为平民的进身之阶。开元以前,朝中名士,杂出他途者尚多。开元以后,进士出身者占十之七八。玄宗时,进士考试始尚诗赋。
              ----摘编自傅东成《隋唐五代史》
              村料三:假设你是清政府的一名决策者.1901年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定----是否废除科举制,如图中所列因素供你决策时参考

              (1)概述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分析其被取消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进士科的设立对唐代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所列因素,在是否废除科举制的问題上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 7.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ij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  康熙二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察鄂罗斯所据尼布楚,本系我茂明安部游牧之所,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原非罗刹所有。亦非两界隙地也。尼布楚、雅克萨、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河-溪皆屈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  同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井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实行了哪三级管理制度?为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元朝在图上的A、B两地实行了怎样的制度创新?
              (2)根据材料二,分析《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同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重新解释新=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她。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  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一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  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书省管辖“腹里”的范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了哪些机构进行管辖。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 9.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问题:
              (1)下图反映了西周、秦朝、西汉、元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

              (2)结合上述图示与所学的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方式及其作用。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于是骄逸自恣,志意无厌。鱼肉百姓,以盈其欲;报蒸骨血,以快其情。上有篡叛不轨之奸,下有暴乱残贼之害。虽借亲属之恩,盖源流形势使之然也。降爵削土,稍稍割夺,卒至于坐食奉禄而已。然其洿秽之行,淫昏之罪,犹尚多焉……是故收其奕世之权,校其从横之势,善者早登,否者早去,故下土无壅滞之士,国朝无专贵之人。此变之善,可遂行者也。
              --《后汉书•仲长统传》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刘毅所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者也。
              --《宋书•恩悻传》材料三   东汉政府在法律上,在租赋兵徭制度中,虽然对此没有正式承认的意向表示,但是对于家族扩充田庄,占有佃客的现象却是默认了的。曹魏的租调制,征收户调以户为准而不计人丁,为承以宗族庇荫劳动人手的特权留下了余地,是制度上行将出现重大变化的先声。西晋的荫客制度和东晋的给客制度,可以说是对宗族的这种特权正式予以法律承认。专制皇权毕竟有其相对的独立性,要保护自己的存在,所以在承认中还包含着数量上的限制,虽然数量限制在以后的年代总是不断地放宽。皇权与宗族,两者关系中相冲突的一面逐渐缓和,相依存的一面则日益显露。
              --田余庆《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初存在的社会问题、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的现象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汉魏晋时期门阀政治的发展线索,并指出其与专制皇权之间的关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