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2008年12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这座城市“设计之都”的称号,这是全世界第六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也是中国首个获得这一荣誉的城市。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摘自腾讯网《今天的“深圳速度”》


              请回答:

              (1)根据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谓“扬气”。它的出现对思想观念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

              (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

              (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后,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 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在南北之间建成了一条运输通道。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

              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修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 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l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美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各自发展状态并分析原因。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 5. 历史上的台儿庄曾是一座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的秀美古城。2010年5月,枣庄市投巨资恢复重建的台儿庄运河古城逐步对外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主题一 桨声灯影

              号称“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的兴盛,与明代大运河台(儿)庄段的开挖密切相关。据清《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每年漕运粮食约400万石,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每当夜幕降临“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浙商沈绮因台儿庄商运兴盛来这里销售茶叶,并开谢裕大茶行。晋商吴玉章开设“日羿昌”分号,为各路商贾办理汇兑和存放金银业务。

              (1) 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台儿庄商业繁荣的表现有哪些?(4分)

              主题二 西风东渐


                                                                                                                                                                 ——摘自《台儿庄史志》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台儿庄社会生活出现“新气象”的原因。(3分)

              主题三 重铸辉煌

              重建后的台儿庄运河古城,融汇“齐鲁豪情”、兼具“江南韵致”,是全国唯一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又是极具文化魅力、精巧别致的旅游胜地。

              (3)今天台儿庄古城的重建将对当地经济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 6.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欲发移船近江口,船头祭神各浇酒。停杯共说远行期,主蜀经蛮远别离。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络眠独迟。

                                                                                                                                                               ——[唐]张籍:《贾客乐》

              材料二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洗,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唐]元稹:《估客乐》

              (1) 根据材料一、二可以得出唐代商人生活状况的哪些信息?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是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曲折历程。

              (2) 你如何理解“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陈寿亭染坊具有的特点。

              材料四 20世纪内地流传的歌谣

              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渡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全民炼钢”“全民经商”分别与当时推行的什么政策或运动有关?分别分析出现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