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由《史记》及孔子的第51代孙所撰《孔氏祖庭广记》均可推断: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已成定论。但据新近发掘出的汉代海昏侯墓葬中的一块屏风记载推算,孔子生于前566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可靠
              B.史学研究要开放包容、重视新材料
              C.历史记载都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 2.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先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①“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追求知识被看作最高尚的活动,体现了古希腊爱智慧的传统;②“人是理性的动物”,人以理智为主宰,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③“人是政治动物”,侧重从社会政治的角度对人进行考察,人只有结合在城邦和国家之中,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王善超《论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言行一致是许多文化先哲的优秀品质。阅读材料二,请您选择亚里士多德对人的本质的一个论断并结合他的生平事迹扼要予以展开说明。(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世济民的情怀,“老老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根据材料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4.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5.

              在北京孔庙,清康熙帝于1684年为孔庙大成殿题“万世师表”匾;1914年袁世凯亲书68字“大总统告令”与“万世师表”匾相对;1916年撤除其他匾额,改悬民国总统黎元洪手书“道洽大同”匾;文革期间,各种匾额毁坏殆尽。对以上行为的目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康熙是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利于统治
              B.袁世凯是为其复辟帝制而制造舆论
              C.黎元洪是利用孔子思想来宣传共和
              D.文革期间毁坏匾额是为肃清封建糟粕
            • 6.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 7.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是人类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理念,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宣扬人性主义和理性主义
              B.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C.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8.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③主张变法革新 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

              4、《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 10.

              9、有学者认为,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 “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对于“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C.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需要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