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中国人很知民众政治之必要,但从没有想出个方法叫民众自身执行政治。所谓by people (民治)的原则,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帝国是皇帝一个人作主的,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孙中山

              (1)材料一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哪位思想家什么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黄宗羲的政治主张与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之间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by people 的原则”是对欧洲启蒙运动什么思想的继承?梁启超说:“中国不惟事实上没有出现过,简直连学说上也没有发挥过。”从近代史角度考查,你是否同意梁启超的观点?举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史实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by people”  的思想来源以及他在落实“by people 的原则”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各两位思想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国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刺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洛克(1632——1704)认为: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因此人们缔结契约,组建国家,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对外权。……法律已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凭借自已的权威逃避法律的制裁。
              材料三 孟德斯鸠(1689一l755)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摹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材料四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的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圆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盖千百万之人胜于数人者,自然之数矣。”他在《日本变政记》按语中又说:“吾今于此,尚非其时也。”
              (1)根据材料一,分析黄宗羲主张的进步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进步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中洛克关于国家学说的主要观点,并指出材料三中盂德斯鸠国家学说与洛克国家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康有为奏折的主旨是什么?并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新思想的两个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因而,如果我们撇开社会公约中的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分别举出与材料一和材料二作者大致生活在同一时代,且有相同或相近思想的中国和法国的各两位思想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指出中国和法国在非常相近的时间内产生类似思想的共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作用两方面谈谈中国和法国的这种相似思想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大权乃归之天子。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洛克《政府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否定帝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上述材料,指出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洛克的分权学说对后世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