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清末民初国旗变化

              材料三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是谁?据材料一,概括它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对比材料二中清末民初的国旗,说明五色旗的设计体现了哪些政治理念?

              (3)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 2.

              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深刻却持久的记忆”主要是指

              A.完成统一
              B.修筑长城
              C.制度创新
              D.暴政而亡
            • 3. 古今中外历史上发生过众多政治改革,借鉴、汲取其经验教训对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大有裨益。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三     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

              回答以下问题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  材料二中军机处设置的最初原因 是什么?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和“强制政府控制自己”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