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类历史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文明的交融与碰撞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 孤立与交汇

              (1)指出图中航线A、B的开辟者。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片所示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探究二 交流与碰撞 

              (2)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方面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年) 圈地法案(条) 圈占面积(万英亩)
              1700-1760 208 34
              1761-1796 1482 298
              1797-1820 1727 331
              ……自亨利七世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它越过自由农民土地占有制而直接实现资本主义农场主的大土地占有制,这无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摘编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材料二
              英国作为一个海岛型国家,几乎无法从相邻的陆地扩张,因此,选择海洋作为扩展的通道,是一种自然的趋势。新航路的开辟,贸易的活跃使英国不同的群体参与海洋贸易以及各种与贸易有关的活动日益增加,殖民地逐渐取代欧洲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对海洋贸易的追逐推动了一套适合商贸原则的国家机器的构建。为了满足商人切实需求,政府稳定地推行以商贸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务实思想贯穿了政府行为的始终。为了市场和原料而不断打击各种竞争对手而强化海军的优势地位,为了自己的战争和军备筹款而持续不断的努力最终导致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以英格兰银行成立(1694年)为标志。
              英国人所具有的海洋意识以及坚定的海洋战略,乃至由此产生的主导英国国策的务实主义精神,对英国式的发展无疑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优势,使得英国在保持自身地位的同时,又均衡了欧洲大陆各国。自17世纪始,一直将海洋超级大国的优势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衰落,前后长达300年。
              --摘编自陈晓律等《海洋意识与英国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称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海洋力量崛起发展的条件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进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有人认为全球化源于16世纪;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还有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全球化包括各个领域的内容。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巨大,且是全球化的根本推动力,因此备受关注。

              ——摘自《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全球化起源”问题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5.

              从古至今,经济范围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展到全球,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概括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世纪初)伦敦的居民可以一边在床上喝着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世界上他认为合适数量的各种产品,并合理地预期有人会将它们尽快地送到他的门口;同时,他可以用同一方式将他的资产投资到全球……如果他愿意……他就可以立即获得廉价的、舒适的、可以到达任何国家或气候区的交通工具……               ——[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两类工具的技术进步在密切当时世界经济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

              一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三

              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6.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国家近几年的重要外交战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宋朝海上贸易和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海上贸易图

              材料二  奥巴马上任之初对中国推行以接触为主的G2战略,无效后改而奉行“接触加防范”的战略,而且防范的力度明显加大。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需要为下一步的发展营造国际经济空间,改善外交环境……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外交拓展方向有两个:陆地上,主要向西扩展,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中亚、外高加索,从而贯通欧洲;海洋上,主要向南拓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带动东盟,进而链接南亚与中东以非洲,拉美和欧洲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终点。其中,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用于弥补亚欧路上大通道的不足。                                 ——摘编自《世界知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世界影响两个角度分析宋朝海上贸易与英国海上贸易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必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