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经济发展与交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是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所产生的直接结果及经济影响有哪些?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

              ——马克等《世界史考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

              (1)上图显示,到1763年,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欧洲能够主导世界贸易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商品交换(方式、内容)和贸易性质两个方面,分析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贸易与欧洲、中国之间贸易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对欧洲、非洲、美洲、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100多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处在不断的演变中。2010年以来,因货币汇率争议而引发“货币战争”的风险巨大,在西方媒体聚焦放大之下,各国为稳定币值吹响冲锋号,国际汇率狼烟滚滚,“货币战争”一触即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注:金本位就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

              请回答:
              (1)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其形成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从英镑到美元以及欧元的崛起,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关注民生,解决社会平均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效果各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19世纪中叶英国纺织行业中用工情况

              ——赵虹、田志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从实际工资的角度看》

              表2:19世纪中叶英国社会财富分配情况

              ——根据吴于廑《世界近代史》改编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后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他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地笼罩着他们。我看到数百万人们,他们在城市和农村的日常生活仍处在半个世纪前一个所谓的上流社会认为不体面的环境之中。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我看到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住房破损,衣衫褴褛,营养不良。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1)材料一所列表格的相关数字显示了哪些重要信息?它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的什么社会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材料三的演说词中,你看到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是什么?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强。
              ——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与工资增长指数(1900年=100)

              ——以上表格根据《全球通史》有关数据整理制定

              材料三 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西比尔》对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阶级的分化作了以下描述:“两个民族(富人和穷人),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
              注:本杰明·迪斯雷利,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868年、1874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把投票权延伸至工人阶级男性、工会的合法化和罢工的权利条款等。
              材料四 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为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然后,战斗的呼喊就会传遍全国:“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5)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哪些社会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针对当时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问题,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恩格斯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恩格斯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符合当时英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志》: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录自《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四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就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性影响》

            请回答: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对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君主国家。国王控制着全部国家权力,法律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财政支出无度,监狱制度黑暗,中央机构混乱,宫廷生活糜烂……这一切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商业的发展,从而造成了第三等级同封建制度的尖锐对立。……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这个政府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希腊城邦式的公民大会,人民都有参政权利,因此人民服从政府就是服从自己。

            ——卢梭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
            ——马克思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18世纪西方出现的“三大革命”分别是指当时欧洲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重大事件,试简要说明它们是怎样催化“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比较卢梭与马克思主张的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也是人类社会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现代化的进程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高中历史高中三年级(实验本)

            请回答:
            (1)现代化的进程发端于哪个地区?又是如何扩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化的起点发生在哪个国家的什么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1)依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概括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趋势,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观点。观点一: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观点二: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3)你赞同哪种观点?根据材料概括其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人《纺车图》

            材料二

            意大利的纺织工厂

            材料三

            19世纪纺织工厂

            材料四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材料所反映的各自历史时期经济模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几种经济模式演变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材料四所表现的经济模式对社会发展造成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