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26分)梦想成就未来,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曾说“谁占有了黄金,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在其“航海日记”中表示,“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
              材料二:“新年的梦想”
              1933年《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封面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为题,开辟“新年的梦想”专栏,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
              据统计,就地域看,上海78人,南京17人,北平12人,杭州8人,广州4人,天津,济南、安庆各2人,徐州、西安……南洋、日本各1人,未详5人,就职业看,编辑,作家39人,大学教授38人、记者12人、教育家9人,艺术家3人,学生3人、律师1人,官吏1 2人,职员4人、实业家3人,银行家2人,读者自发来稿13人,未详3人。就梦想统计看,“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小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19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认为,20世纪,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等)
              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情况表(部分)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
              19世纪下半叶,古典金本位时期,国际贸易和投资以英镑为中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年
              1914年,“一战”爆发,各国终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汇率制度。
              ——(据《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的梦想,为此他进行了怎样的努力?(4分)
              (2)为什么说《东方杂志》进行的“梦想”调查对于了解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梦和“现代化国家”梦名列前茅,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概括分析其必然性。(任选其中一个梦想来分析)(10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霍布斯鲍姆“欧洲世纪”论断和欧洲中心论者“欧洲世纪”预言的看法。(12分)
            • 2.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与货币脱离瓜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出现大量“丝—银”贸易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4分)
              材料二: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率,导致出现了各种货币集团和经济集团。1933年6月,66国家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试图稳定货币,实行关税休战,结果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团之间的对立越来越尖锐。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  根据材料三,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各国采取什么政策。这说明当时世界市场存在什么问题?(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来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3分)
              材料三: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情况给社会带来的影响。(4分)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货币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它的发行有何意义?(3分)
            • 3.
              【题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欧洲人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中最早到达新大陆的是A、B、C、
              D中哪一条航线?(1分)开辟这一航线的是谁?(1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各地
              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二,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1分)这项发明成果首先
              出现在哪一个国家?(1分)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哪两个国家?(2
              分)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
              什么?(1分)
              材料五:“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
              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
              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
              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
              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
              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5)结合材料五和图3指出这个组织的名称并概括其宗旨。(3分)中国何时加入该组织?(1
              分)该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趋
              势?(2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联合省(即荷兰),在活跃的资产阶级领导下,成为强大的海上势力、主要的金融中心及享有盛名的文化中心。荷兰海船征服了各个海洋,因为它拥有勇敢无畏的“海船驾驶员”,他们掌握最先进的航海技术,熟悉当时由荷兰著名的地图绘制学校绘制的地图,并配备有优良的运输船及十分精良的武器。1602年及1621年先后成立了强大的东印度公司及西印度公司,它们逐步占领了从前由西班牙及葡萄牙独霸的地盘,从事各种商品贸易。 ──D.加亚尔等著《欧洲史》 
              材料二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英国《航海条例》(1651年10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哪些因素促进了荷兰航海事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海上马车夫”?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航海条例》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发了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大国崛起》
              材料3:17世纪,英国与荷兰为争夺海上霸权及殖民利益而先后发生三次战争。……三次战争导致荷兰经济实力下降,英国取得海上优势。——《英荷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17世纪荷兰是如何进行殖民活动的?
              (2)结合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7世纪的荷兰为什么能成为“海上第一强国”?
              (3)根据材料3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
            • 6.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
              材料1:如果说,最早开始远洋冒险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是依靠暴力去进行赤裸裸的财富掠夺,那么,紧随其后的荷兰人由于缺少强大的王权和充足的人力资源,十分自然地选择了依靠商业贸易来积累财富,同时也积累着足以让自己强盛起来的竞争技巧和商业体制。
              材料2: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的时候,从英吉利海峡的那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这些消息,是一个即将全面来临的时代,对懵懂的人们发出的清晰信号。它意味着:在一个刚刚被重新发现的世界面前,谁能抢到先机,接受新的思想,谁更快地打破旧有的价值观念,谁就会更快地变得富有和强大。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大国崛起》(解说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成为“大国”的不同途径。
              (2)英国人究竟凭借什么敢于对抗已经在海洋上驰骋了近百年的西班牙?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垄断组织在形成过程中,自然免不了兼并。兼并一般都是设备先进、管理有方的企业吃掉和收买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后又以先进的那一套去改变落后的部分。就是自愿联合与合并,在结成一体统一经营后,也要采用先进的方式经营。──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垄断组织都是以生产集中,个别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为前提而形成的。卡特尔和辛迪加的参加者虽然在生产上还是独立的,但它们都是一些大型企业;托拉斯和康采恩则已是大型企业合并组成的规模极大的企业或企业群。列宁曾将垄断称之为规模极大的技术生产单位,认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发展成为垄断组织后,使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使科学技术的研究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由于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时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最后,托拉斯和康采恩等高级形式的垄断组织,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也更为有利。 ──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垄断组织是如何形成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垄断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垄断组织对于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
            • 8. 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日益频繁。
              材料1: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2: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2,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