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摘编自凤凰网: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的背景。简要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材料二  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代议制在广土众民范围内真正实行民主治理的国家,它建立了一整套模式,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改革论坛网:宣晓伟《美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安排的优点和缺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实行哪一制度“较好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三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3)材料三“两种不同的政府”、“几个分立的部门”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的理解。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3. 近代各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 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圆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从1 870年代初开始,芙圆不断涌现的食品加工厂肮脏不堪,食品和药品的掺假现象越来越普遍。经历千难万险通过的州食品法由于没有联邦统一的管理而形同虚设,改革者意识到必须让联邦政府来制止掺假产品从一个州运往另一个州。……自1879年到1 905年的1/4世纪之间,有190项与食品药品立法相关的议案提交给美国国会,但均未获得通过。1 906牟6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最终签署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                          一一兰教材《美国1906年纯净食品药品法之由来》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食品和药品立法的必要性,并从体制上分析其立法过程曲折的原因。
                  材料三  1 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上海华界在20世纪初发起地方自治运动,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这时的上海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在总体上走在全国前面。一-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3)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特点。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切真正的民主制之下,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凡是需要专门才能的地方,例如军事职务,就应该由选举来充任;而抽签则适宜于只需要有健全的理智、公正与廉洁就够了的地方,例如审判职务。……国家的扩大给予了公共权威的受托者更多的诱惑和滥用权力的办法;所以越是政府应该有力量来约束人民,则主权者这方面也就越应该有力量来约束政府。
              --卢梭《社会契约论》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1)据材料一,概括卢梭关于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如何理解“行政职位并不是一种便宜“的说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联邦体制建立的积极意义。
            • 5. 国家形式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类社会有三种好的国家形式和三种不好的国家形式,它们一一对应的是:君主制和暴君制,贵族制和寡头制,共和制和暴民的统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问题:
              (1)事实上,17-18世纪的欧美国家在“国家形式”上有重大突破。以英、美为例,分别指出这种突破是什么,并各自通过什么政治文件得以确立?
              (2)英、美“国家形式”的重大突破有何积极意义?
              (3)相对于亚里士多德所述的形式,17-18世纪的欧美国家在“国家形式”上的创新体现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 6.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美国选举权的改革年表
              时间
              情况或改革措施
              1787年
              宪法规定:各州(有选举权的)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
              1920年
              国会批准第19条修正案,赋予妇女选举权
              1970年
              国会批准1869年提出的第15条修正案,赋予各种种族肤色公民平等的选举权
              1971年
              通过第26条修正案,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获得选举权
              材料三   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四   至1949年9月21~30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材料五  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占90%是哪些人? (3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以来美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并据材料二、三回答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民主政治演变有怎样的趋势。(2分)
              (3)据材料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哪三项民主政治制度?(5分)
              (4)据材料五并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4分)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 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材料五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                                                       ——美国政治家汉密尔顿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荀子与孟子的人性观及政治主张的不同点。二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目的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阳明认为应怎样加强道德修养?(2分)
              (3)根据材料四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4分)
              (4)据材料五分析,汉密尔顿主张对政府进行“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的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与其他思想家相比,汉密尔顿主张如何对人性进行规范引导?(4分)
            • 8.
              【题文】(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材料一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 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材料二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三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材料四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筒车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北洋水师
              罗盘针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9.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殿(图一)俗称“金銮殿”,是明、清两朝举行大典的地方,新皇帝登极,颁发重要诏书,以及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发布新进士黄榜,都在这里举行庆祝仪式。当皇帝升座时,殿前陈列的鹤、鼎、炉都升起袅袅香烟,缭绕殿宇。殿廊下的金钟、玉馨和笙、箫、琴齐鸣,跪在丹犀和广场的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充满了肃穆的气氛。

              材料二  古希腊人也创造了一种建筑模式。雅典人经常集会的普克尼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支撑着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图二).这种形状保证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能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材料三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图三),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图四).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材料四  坐落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口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像”(图五)始建于1876年,是法国第三共和国政府送给美国作为独立战争100周年的礼物。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送给我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一齐送给我,我玷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两处古代建筑的不同象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英国下议院“长方形的结构”凸显出怎样的政治内涵?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法、美两国宪政制度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不同特    点,并分析其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