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社会契约思想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反专制、反宗教愚昧,提倡人性、争取个性解放的文艺复兴运动和追求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反封建专制、要求建立政治自由的启蒙运动的浪潮中逐渐催生、渐次发展起来的。……从此,对人类智慧的信仰代替了对上帝的信仰,公民的概念取代了臣民的概念,自由契约观念取代了人身依附观念。这些观念重新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对人本身的关注,人的生命、安全、财富、自由与平等。

              ——杨国栋《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回溯、思想评价及宪政意蕴》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在社会契约论看来,国家只不过是一种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契约确立了作为统治者的政府和被统治者的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种契约的成文形式就是宪法。……现代宪法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同时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现代宪法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宪法实际上是政府与人民之间订立的一项契约。因为一个合法的政治社会应基于人民的同意,这种同意应在人们为建立政府而达成的社会契约中反映出来。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社会契约的维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社会契约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契约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当时法国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契约精神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是如何体现的?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契约精神和社会进步的关系。

            • 2. (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95年,户部奏请“各省挑精壮三成,其余老弱一概栽撤”。之后,户部又奏请裁减勇营三成。甲午战后到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编练的新式陆军有四支:“定武军”(后改称“新建陆军”)、“自强军”、“武毅军”、“湖北护军营” 新军仿照德国陆军编制,按照德国的训练方法训练军队。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力发展工商实业,以增加税源。1896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1897年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896年,总理衙门议奏:“兴学诚自强本计,请由各省督抚酌拟办法,或既就原有书院量加课程。或另建书院肆习专门。”此后,各省创办了不少新式学堂。1897年,经总理衙门议奏后开设经济特科和岁举专科,以满足国家对变法人才的需求。1898年初,荣禄、高燮曾、胡燏棻分别奏请设立武备特科,所有武场一律改试枪炮。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至戊戌变法前清政府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知识,指出这次改革与洋务运动的主要区别,并分析导致改革困难的原因。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因为各国所依据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渊源是共同的;又有多样性,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林娟《美国的大选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度》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在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苏皖等老区,继续“实施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在乡、区、县、边区四级政权建设中,除汉奸、恶霸地主、反革命分子及精神病患者外,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业、财产、性别、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实行平等、普遍、自由和直接选举原则。采用直接投票、投豆豆到碗、送票箱到家门等形式,选举时,选民穿上节日盛装,妇女头戴鲜花,有的骑毛驴翻过几座大山选出自己拥护的人。

              ——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1840——194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民丰政治与解放区政权建设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图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

                  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但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日本战败的原因。

              (2)指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在(古希腊)民主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民主使智慧边际化。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那些我们现在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研究哲学,使政治权力与哲学理智结合起来,而把那些现在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或者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碌碌无为之辈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得到安宁,全人类也不能免于灾难。

              ——以上均引自《柏拉图全集》

              (1)根据材料,概括柏拉图对古希腊民主制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设计了一个怎样的理想国,并对这一理想国进行评价。

            • 3.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英、法、美三国的历史实践,昭示了迈向民主制度的三种方案。第一种是英国的“贵族+演化”道路,特点是重视自由胜于重视平等。第二种是法国的“专制集权+革命”方式,特点是重视平等胜于重视自由。第三种是美国的“宪政民主”立国,特点是对平等和自由都给予了均等的重视。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专制君主本来可以成为危险较小的改革家……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

              ——托克维尔(法国)《旧制度与大革命》

              “假若十八世纪的君主们能够致力于渐进性的改革环境,为了进步性的提高而做有益的进步性的调节,那他们的臣民就不会被迫通过流血和暴力去寻找轻率和破坏性的革新。”

              ——杰斐逊(美国)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作者所说的三种方案分别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托克维尔和杰斐逊观点的相同之处。

            • 4. 下图为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一幅漫画,在铁砧旁的三个人分别是贵族、教士和平民,他们在共同打造一部新宪法。这部宪法应该是(  )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拿破仑法典》
              D.1875年宪法
            • 5. 托克维尔评价近代某国政体 “既反对君主政体,又反对地方分权制度”,该国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 6. 议会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标志。但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等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三: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1)分析指出,材料一对英国的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了美、英政府首脑与议会(国会)的不同关系?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国家?

              (4)近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形势主要有哪几种?

            • 7. 下列不属于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的相同之处是(  )
              A.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
              C.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统帅
              D.总统有固定的任期
            • 8. 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论天然贵族——致约翰·亚当斯》中说:“即使在欧

                  洲,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学解放了读书与思考的人们,美国的榜样激发了

                  人们的正义感。于是,科学、才干和勇敢起而反叛等级和门第,使它们威名扫地。”最符合材料中“科学、才干和勇敢起而反叛等级和门第,使它们威名扫地”的历史事件是    (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法国大革命
            • 9. 对1875的宪法中法国立法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
              B.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C.参议院有权否定众议院的决议案
              D.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 10. 下列关于法兰西共和国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享有行政权
              B.不能连选连任,有任期限制
              C.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在参议院同意下可解散众议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