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而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煞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因此人民有权更换甚至推翻国王及政府。人民与政府有争执时人民有最高裁判权
              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人权观念的异同。依据材料和你的知识分析人权观念与代议制民主制的关系。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一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材料二:1894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严复:《<天演论•导言十五>按语》)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 3.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五四:未完成的启蒙》(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4)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们这儿,老是有两党用笔或用阴谋斗争着;然而到了武装保卫国家和自由的时候,这两党又团结起来了。这两党互相监督着;他们互柏阻止侵犯法律的神圣性;他们互相憎恨,但是他们都爱国家。
              一一伏尔泰论英国的政党
                  材料二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认为政治派别的存在是美国最危险的敌人;它导致派系纷争,勾心斗角,民众的猜忌和骚乱,会毁掉新生的美国。
              (1)伏尔泰和华盛顿对政党政治分别持什么态度?
              (2)你如何评价政党政治。
            • 5. 有人指出,要实现“中国崛起之梦”,还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材料结论
              西汉组“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
              南宋组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据王阳明《传习录》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晚清组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在上述各组的结论中,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在不能直接推导结论的组中,修改结论,使该组的结论与材料相符。
                  材料二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2)指出材料二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特点,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上的贡献。
                  材料三  他们的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律法的时代。
              --节选自伏尔泰《风俗论》(3)材料三中,伏尔泰对孔子及其思想持怎样的态度?结合他当时所处的政治背景理解伏尔泰对孔子思想的态度。
            • 6. 历史文献纪录着人类社会演变的足迹。
              主题1  竹简木牍
              2002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湘西里耶古城遗址发掘出土了(甲)3万多枚秦简牍,主要是官署文书。文书格式由年月日、地名、职官、事件及办理时刻构成,内容包括政令、各级政府之间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及转运书等。(乙)简牍的时间是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丙)书写字体和楚国字体风格相距甚远。如图1为我国发行的《里耶秦简》邮票。(丁)左边秦简内容为“乘法九九口诀”。
              有的同学结合材料和所学,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材料结论
              秦朝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湘西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才纳入秦的管辖范围
              秦始皇在楚国旧地推行了“书同文”的政策
              秦朝已将乘法九九口诀运用于农业生产
              (1)请指出材料与结论对应准确的序号。如果要使其他序号的材料和结论准确对应,应该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对结论进行怎样的修改?
              主题2  学者著述(图2)

              18世纪中叶,法国出现了重农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18世纪后期,英国出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国家的权力,扶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自由择业,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2)根据材料,概括两国经济思想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所学,比较这两种思想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
              主题3  新闻报道
              清末创刊的《北京醒世画报》记录了宣统元年(1909-1910)间的北京民众生活。其中,一则报道述评:“汪姓少妇时常与他(她)男人讲平权自由,前两天该妇人晚上出去没回家。他(她)男人一问他,他(她)反炸啦,说现在时代平权自由,我不能受你压制,我爱怎么就怎么,你管不了。咳,这叫野蛮不要脸,那能算自由吗?”此外,诸如反对女子公开抛头露面、斥责主家虐使婢女、同情女子外出摆摊补贴家用等均有报道。
              (3)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所述社会现象的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充分运用材料。)
              主题4  文献荟萃
              《理想国》、《九章算术》、《十日谈》、《哈姆雷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论法的精神》、《共产党宣言》、《狂人日记》、《地质力学概论》
              (4)围绕“历史文献与人类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项文献,提炼出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文献,以这4项文献的主要内容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文献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7. 西方的没落:
              材料一: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材料二: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图:

              材料三:1912年斯宾格勒开始了他宏大的写作计划。1918年《西方的没落》带着一战的创伤与反省出现在德国的书店里。从此围绕西方没落的争议也一直在持续:
              大多数文化都经历了一个生命的周期,西方文化也不例外。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将占据未来一千年中的前几个世纪,但其没落的征兆早已经预示出来,且今日就在我们周围可以感觉到--这就是西方的没落。历史学家不仅要重建过去,更重要的是预言……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的理由?
              (2)综合所学,材料二中“西方……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主要是指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评价斯宾格勒的“西方没落”说的?
            • 8. 近现代崛起的大国多以开放的心态在借鉴和吸取中发展自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从1793年到1840年,历史给了主权独立的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但是,乾隆盛世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朝心态”完全堵绝了西方传来的现代工业文明的信息,闭关锁国的清廷对外来干涉的严峻挑战采取了麻木不仁的态度。而西方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不到一百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来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通过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93年到1840年近半个世纪造成中国对待现代工业文明态度的原因。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说“开放的世界”主要指什么?中国是怎样融入到“开放的世界”的?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是个热情的爱国者,曾两次随雅典步兵去参战。……与那些只呼口号不动脑筋的爱国者有很大不同的是,苏格拉底希望每句口号都经过严格的分析,以便使雅典城邦的生活置于坚实可靠的道德基础之上。
              --罗伯特。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1727年,牛顿•去世。英国以隆重的国葬仪式将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里一向是王公贵族的墓地,牛顿成为第一个安息在此的科学家。出殡的那天,成千上万的市民涌向街头为他送行……
              目睹了牛顿葬礼的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他感慨道:“走进威斯敏斯特教堂,人们所瞻仰的不是君王们的陵寝,而是国家为感谢那些为国增光的最伟大人物建立的纪念碑。这便是英国人民对于才能的尊敬。“
              --《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
              材料三……这就是英国抒情主义风景画的兴起。画家们表现对现实生活的厌烦心理,倾慕自然和否定工业生产的都市文明。画家们赞美自然和乡村,把大自然和乡村理想化,把自然现象和人的情感融为一片,达到借景抒情,以情写景的境界。
              --苏涛《工业革命对英国绘画的影响》
              材料四  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呈的时候,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据材料一指出苏格拉底向往做怎样的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的雅典社会存在哪些现实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之深深感动”的社会原因。
              (3)指出材料三、四所述观点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在19世纪的历史影响。
            • 10. 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201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采用工业生产的国家,……那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我们满意的政府,也因为我们有一些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有利条件,再因为我们有储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还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但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他国无法比拟的资本积累……
              --19世纪20年代,英国-下院议员
              材料二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
              年份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万人以上城市数量(个)平均城市规模(千人)欧洲总人口
              (百万人)
              15005.61542261.6
              16508.31973174.6
              180010.036434122.7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材料三   1949-2009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英国拥有的“他国无法比拟的资本积累”从何而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同一时期,中国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你为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