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到中国后,又坚持不懈地认真学汉语、习汉字、着儒服,尤其熟读儒家经书,使他很快融入中国社会。既与普通人交往,也与上层人物,特别是上层知识分子交往。他通过介绍西欧的科学技术和思想,宣扬上帝的万能和创造世界的和谐、完美和永恒,发展教徒,达到传教的目的。  
              ——《利玛窦和徐光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康有为在1898年曾对一个记者说过,他转而主张变法,主要归功于李提摩太(注:英国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传教)和林乐知(注:美国传教士,1860年来到中国)的著作。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也是靠了传教士的帮助才逃脱清政府的追捕。……但西方列强却把洋教当成他们“藉以张国威”、“藉以广土地”、“为商业之先”的工具,再加上洋教毕竟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后不到一年,中国北方就爆发了一场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
              (2)材料二中“针对洋教的反侵略斗争”是指什么?依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洋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3)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在汲取中国儒家文化时的侧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中国的儒家思想”“西方的启蒙思想”“新文化运动”三个词语,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①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②处死查理一世



              ③英国女王玛丽和国王威廉


              ④詹姆士一世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  

              ——(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帐篷变高楼,黄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那些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表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相关数据编制)

              (3)根据上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利用表中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图所呈现趋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