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革命历时两个多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广泛传播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C.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D.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大洲
            • 2. 如图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1900年前后,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下列关于其高速发展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西部领土的开发
              B.内战北方胜利,废除了奴隶制
              C.欧洲移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技术
              D.对外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航海乃是谋求本共和国福利与安全最重要的手段……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如违反本条例,其全部进口货物,应予没收,运载该项货物或商品入口的船舶……亦应一并没收。
              ——《航海条例》

                材料二 ……有如上述,早已停止由公社使用的土地,以及在半年内由公社使用的田地,自8月1日起由公社使用的草地、公社牧场与放牧地都交错在一起,使其各所有人均感不便,但若由各土地所有人和一切其他利害有关人等按其对土地不同的权利、份额和利益划分应得地段,将这些土地分割并以栅栏圈围,则对他们均将大为有利。此种分割、划分地段并加圈围虽使一切有关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须在国会协助下执行。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 1849年,已实行几百年的《航海法》被废除,这是另一个标志,表明①的原则被彻底认可。1852年议会发表一项原则表明,称①是英国的国策。英国由此而进入②鼎盛时期。
              ——《英国通史》

                材料四 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科学意识提高了英国人的认识水准;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自由经济模式与生俱来的缺陷,在20世纪给英国,也给世界带来惨痛而深刻的教训。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英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强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推动圈地运动发展的?这一运动与英国发展具有怎样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三横线上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指出19世纪后期英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强。
              ——钱乘旦《工业革命中的贫穷》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生产与工资增长指数(1900年=100)

              ——以上表格根据《全球通史》有关数据整理制定

              材料三 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小说《西比尔》对19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阶级的分化作了以下描述:“两个民族(富人和穷人),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它们在不同的繁育情况下形成,吃不同的食物,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样的法律支配……”
              注:本杰明·迪斯雷利,英国政治家,保守党领袖,1868年、1874年两度出任英国首相。当政时期推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措施,包括把投票权延伸至工人阶级男性、工会的合法化和罢工的权利条款等。
              材料四 富裕市民的“占有阶级”,即“资产阶级”和依赖工资的工人的“劳动阶级”,即“无产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斗争和战争。和平解决问题,已经为时过迟。阶级的差别将继续尖锐,反抗的精神已经进入工人的头脑,愤慨情绪与日俱增,个别的游击分子开始集结成为相当规模的抗争和示威,只要小小的撞击,就足以引起雪崩。然后,战斗的呼喊就会传遍全国:“向宫殿开战,给茅屋和平!”——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45)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英国的哪些社会现象?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四则材料,针对当时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问题,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恩格斯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恩格斯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符合当时英国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201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正在进行着第六次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随着时代的进步,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三: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长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四:毛泽东说:“……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增,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人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英中两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