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乾隆皇帝在致英王的第二道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广东贸易者,亦不仅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有曲循所请?                 

                                              ——材料出自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 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

                                                  ——顾盛向美国政府递交的报告书

              材料三 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平等互惠的经济合作,努力采取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清朝中后期实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这种政策造成什么影响?比较材料二、三,分析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史上的“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2)对外开放实施以来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对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上述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 2.

              32、 国家形象是一个主权国家和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所展示的形状相貌及国际环境中的舆论反映。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年);⑤清醒阶段(1944---1949年)⑥敌视阶段(1949----)。                                                     

                                                                                                                                                              ——袁明《备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四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一,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其二,它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其三,它有力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其四,它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会上

              (1)材料一、二中所描写的 “中国形象”分别是什么? 

              (2)材料四反映出当代中国什么样的“国家形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三中,美国人对中国形成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看法的政治原因。

            • 3.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 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1.3新的综合思考

                  第一编 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

                  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

                  第五章 对外关系

                  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

                  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

              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

            • 5. 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6.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7. 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

              (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