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条约与外交
              国家间签订的条约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要窗口。试以“条约与外交”为主题,叙述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的一个百年外交地位的变化。
            • 2.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利用经学、创立孔教是维新变法策略上十分有效的一环,取道孔教是方便法门。“必须从传统的封建学说中去寻找武器”,“用传统来反传统”;“只有利用孔子的威信,只能打着孔子的旗号,才能发出改革时政的呼声”。
              ——《维新变法中康有为的创教努力及其影响》
              材料二 维新运动不像洋务运动那样维护封建主义,而是要走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显然维新运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翻版,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如果说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维新运动则是自觉地全面推进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新阶段。维新运动强虽然和洋务运动—祥,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运动却是民族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起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作用,比之洋务运动,则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如何看待传统儒学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同点,并简评洋务运动。(9分)
            •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期间,便发布“罪己诏”和“改革”谕旨,要求官员们“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等情,考虑“当因当革,当省当并”,限期奏报。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此情况下,清廷不得不从1901年起实行“新政”,《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所列变法建议凡27条,涉及改革机构、裁减绿营、编练新军、奖励实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创办学堂、设立学部、鼓励留学、修订法律、废除苛刑、停止捐纳等等,其中许多在戊戌变法时已提出过。
              ——何顺果著《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新政”的背景。与戊戌变法相比较,清政府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的相同做法是什么?(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的积极影响。(6分)
            • 4. 《开罗宣言》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中国社科院等许多团体举行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之际,中、美、英三国在埃及首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确立了对日本的侵略罪行以及战后对日本的处理。1945年7月26日,三国首脑又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明确宣告《开罗宣言》所规定的条款必须实施。
                  材料二:  《宣言》原文: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
                  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材料三:战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历史、否定《开罗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来,其国内右翼势力更是动作频频,不断公开挑战《开罗宣言》的法律地位,政府中的右翼势力的公然纵容,使得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不仅继续否定历史,还试图通过修宪等方式竭力摆脱《开罗宣言》的束缚,突破战后国际秩序。因此,  《开罗宣言》在日本各界遭受刻意冷落,甚至狡辩《开罗宣言》无非就是三个国家领导人的一个宣言,不能等同于国际法。还有日本右翼学者一再声称,日本并未在《开罗宣言》上签字,不具备法律效力。”
              阅读材料,回答:
              (1)“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澎湖群岛”是怎样被日本窃取的?
              (2)结合材料,批驳日本右翼的言行。
            • 5. 阅读下面材料:
              19 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 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 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到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日本大陆政策史》

              请回答:
              (1)梁启超说:“盖19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根据材料具体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但识见深浅大不相同。          
              ——《中国全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三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烈的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
                                                                                                                                                
              (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百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强行攫取了台湾及澎湖列岛,使台湾人民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五十年前,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与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台湾同胞以此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枷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
              材料三 但是,值得所有中国人警惕的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分离倾向有所发展,“台独”活动趋于猖獗。某些外国势力进一步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这些活动不仅阻碍着中国和平统一的过程,而且成胁着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

              ——以上引自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


              (1)一百多年前,日本是通过什么侵华战争、条约攫取了台湾与澎湖列岛的?材料一中所说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①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②,可以勤远略③。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江南制造总局是官办的,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因为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所以缺乏发展动力。制造总局的大权掌握在封建官僚手中,……员工大多缺乏生产积极性,他们又不重视改进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高,如生产的炮弹箍不合格,战时要锉平后才能使用,北洋海军在战斗中深受其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历史1(必修)》人教版

              注:
              ①覃思:深思。
              ②发捻:发,指太平军;捻,指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起义军--捻军。
              ③勤远略:意为替皇帝解除外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曾国藩等人倡导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洋务派为实现其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有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取得了什么样的外交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我国代表在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的照片,你知道他们为什么开怀大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列图片反映出旧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