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摘自《尼克松外交回忆录》

              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称,21世纪是亚太时代,美国慎重作出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这一表态是在美澳16日签订驻军协议之后作出的。
              ——中新网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种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3)归纳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图6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图7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三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外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场战争……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材料五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榖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主体高1.842米和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图6、图7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材料五中,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的用意是什么?并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忍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的。”“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 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笑蜀《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1)根据以上材料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三人的实践活动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内容指出,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致力于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但没有越过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秩序,现代化努力步履维艰。资产阶级维新派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在封建顽固势力反击下,冰消瓦解。但它们为现代化留下虽然菲薄却极其宝贵的基础……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要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又接受了西方政治观念的留学生和新式知识分子。没有早期现代化,就没有这些社会力量的汇合,辛亥革命发动和展开都是不可能的。
              ——李文海、颜军《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孙中山第一个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初步蓝图。无论是提出“建设是革命的唯一目的”,还是表明欲赶超西方经济发达国家,都应该实行“开放主义”。这说明孙中山及其建国理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初绘了蓝图。所以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契机。
              ——新华社评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为辛亥革命准备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的契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1)毛泽东所说要学习的“本本”是什么?要“纠正的本本主义”是什么?请举一实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唯一的路是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人民共和国”的道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下面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为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记:

              (3)毛泽东、邓小平是怎样实践“实事求是”的?请各举一例最有代表的史实证明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