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以下材料:(16分)
              材料一  李鸿章在派学生出洋的“应办事宜”中说:“考查中学西学,分别教导,将来出洋后,肄习西学,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宣讲圣谕广州,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圃于异学。”        
              ——陈旭麓
              材料二  康有为“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各属于那一派别? 各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3分)
              (4)请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3分)
            • 2. 材料……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是因为奸臣误国。
                     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广东以后,知道中国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将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林虽有这种觉悟,他怕清议的指摘,不敢公开提倡。清廷把他谪戍伊犁,他在途中曾致书友人:“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求其良且熟焉,亦无他深巧耳。不此之务,虽远调百万貌琳,恐只供临敌之一哄。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盖内地将弃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靓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这是他的私函,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写的。他请他的朋友不要给别人看。换句话说,真的林则徐,他不要别人知道。难怪他后来虽又做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他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弱,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林文忠公无疑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他尚以为自己的名誉比国事重要,别人更不必说了。士大夫阶级既不服输,他们当然不主张改革。
              -蒋廷捕《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两个林则徐的特点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廷捕评价林则徐的目的及其方法。
            • 3.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中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觉醒,从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请写出两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90年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深入到政治制度领域。这一时期的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① 请写出这三人的思想理论成果。(不要求展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对20世纪的中国革命或建设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材料四: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和材料四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