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只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洲人那一面来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专制政体那一面来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二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中“社会革命”指的是什么?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为什么后来会提出“新三民主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
              ——摘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关于中国共产党诞辰二十八周年的纪念邮票

              材料三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原因。并指出三民主义的核心,分析其历史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理论建设的主要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大理论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上述内容,请你就这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作用写出主题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民本思想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20世纪中国经历了3次巨变,产生三位伟人,他们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乙: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
              (1)材料一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乙,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