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根据……,外轮得行驶长江。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光绪初,英人无视中国主权,擅筑上海铁路达吴淞;光绪末年,外人又攘夺中国铁路利权。日本一弹丸之国,恃有铁路,遇事与我为难;中法战争,因运输不便,军事几败。有识之士痛利权之外溢,恨国势之积弱,呼吁创办轮船公司,修筑铁路、马路,开办邮政电信。
              --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来,直到20世纪中期,我国传统的独轮车、骡车、轿子等交通工具,一直在广泛使用。19世纪末引进西式马车,并于1895年开始铺设“马路”;19世纪末年引进人力车(1874年)、自行车(1886年);20世纪初引进各种汽车(1901年小轿车、1920年出租汽车、1922年公共汽车与长途汽车)和电车(1906年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
              --陈明远《1840-1949百年生活巨变》
              材料三“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用30年的历程,形成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
              --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2008年8月)
              (1)材料一中“外轮得行驶长江”是通过什么条约获取的权益?根据材料一概括外国轮船和铁路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市交通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城市交通工具变化的原因。
              (3)对比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我国取得交通成就的认识。
            • 2. 书院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也是思想家的讲学之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唐、五代至明代全国书院数量曲线图,图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性质状况表
              官办%民办%其他%不明%
              宋代15.2870.69014.03
              元代17.2361.150.3321.28
              明代57.2129.840.2412.71
              清代56.6724.110.5618.59
              --据邓洪波《中国书院史》整理
                  材料二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材料三  浙江新式实学书院最早出现在宁波。光绪五年(1879 年),知府宗源瀚在月湖竹洲创建辨志书院,……分设汉学、宋学、史学、舆地、算学、词章六垒,各设垒长,创甬上开设舆地、算学等新学科先导。
              --唐晓明《晚清浙江书院教育的变革与传承》
              (1)根据材料一图,我国古代书院数量增幅较大的是哪两个朝代?简要分析在这两个时代有利于书院发展的经济、思想、科技条件。
              (2)根据材料一表,概括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古代书院与近代书院在学习内容上的差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宁波能在浙江率先创办新式书院的文化因素。
            • 3. 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间,中国社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但主要矛盾的变化一直贯穿于国脉之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至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演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次演变其剧烈的历史运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今天的历史运动在怎样的历史坐标点上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继续前进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主要矛盾演变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思想和精神将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阅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
              治国纲领

              图二 五四运动中被捕
              学生释放

              图三 《西行漫记》

              请回答:
              (1)图一的作者是谁?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五四运动奏响了中国20世纪初的时代强音,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请写出运动中学生高喊的口号。(至少两个)并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以及其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的那个外国人耳闻20世纪30年代的红军战略大转移,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所感动。请分析造成红军长征的原因以及简要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厦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18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的观点,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6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l)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淡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国歌是一个国家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恃,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雌,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国歌表达了怎样的政治愿望。为实现“揖美追欧”,民国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面有何措施?(各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在讨论新中国国歌时,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但有代表认为,这首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不可行,主张修改歌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你是否同意有关代表主张修改歌词的建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2008奥运圣火传递中,一些西方国家扮演极不光彩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博客上有这样的文章:
              A:当我们关上大门时,你们靠走私毒品来“打开市场”当我们想拒绝毒品时,你们就用武力强行推销。当我们碎裂成几片时,你们的军队闯进来要求公平分赃。等我们也信奉自由贸易时,你们却责骂我们夺走了你们的工作……
              B:当我们建设我们的工业时,你们称我们是污染者。你们一边享用我们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一边责备我们助长了温室效应……
              材料二: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旧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完了,新的格局是不是已经定了?国际上议论纷纷,国内也有各种意见……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A部分所指的历史事件,并指出“温室效应”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是如何进行“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苏东剧变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中,谈淡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