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是中国发生三次历史性巨变的100年,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观察下列三幅图片资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图1:孙中山领导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图2:开国大典             图3: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请回答:

              (l)从图1到图3,反映了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哪三次历史性巨变? 

              (2)以图1至图3三位伟人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以图3人物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三位伟人身上体现的共同理论品质是什么? 

            • 2.

              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体现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请回答:

              (1)20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行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后共同开展了什么运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2)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表中所缺内容。

              史实

              结果或意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 3.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 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 4. (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从l840年到l949年,中国的现代化是屡遭挫折的、扭曲的、失败的、屡次失去发展机遇的。……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避免或减轻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或者反抗外敌入侵,是改革国家政治,使国家民主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屡遭挫折”,难以获得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使国家民主化”做出了哪些努力?(4分)

            • 5. 闻一多先生在上个世纪初以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七子之歌”,将澳门、香港、台湾等地比作流落在外的七个孩子,盼望他们回到祖国的怀抱。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香港和澳门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我国解决港、澳问题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的?

              (3)“但悲不见九州同”,统一台湾是党的四代领导人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国政府仍然强调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阻碍祖国统一的哪些势力?

            • 6.

              材料一  “我国民苦满清专制久矣。自去年武昌起义三数人登高一呼,万峰响应。义旗一指,各省景从,不及旬日之劳,……四千六百九年(注:辛亥革命前后以汉族始祖黄帝降生之年为元年的一种纪年法)之旧物光复于一朝,扫二百六十六年之淫威尽除于一旦。”
                                                                             ——《今日之日》(《申报》中华民国元年十月七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1919年7月——8月)
              材料三 1911年10月10日的中国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以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的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陈独秀《〈新青年〉之新宣言》(《新青年》1923年第一期)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表述辛亥革命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三中陈独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中华人民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抗争与奋斗。在此期间,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各自的思想理论及其革命实践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三位伟人。请回答:
              (1)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民权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0世纪20年代中期,其纲领的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有哪两大创新性理论成果?列举建国后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毛泽东发展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中基本路线是什么?其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何指导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三位历史伟人在创立思想理论方面有何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发奋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魏源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是什么?

              (2)地主阶级洋务派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是什么?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怎样的革命纲领?后来,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终于确定了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这一目标是什么?

              (5)中国无产阶级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 10. 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B.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无共同利益可言
              C.康粱极力维护清朝的君主专制
              D.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加入革命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