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 美、日、欧经济增长速度比较(%)
              美国日本欧共体
              1966--19703.011.04.9
              1971--19752.24.32.9
              1976--19803.45.03.0
              --(美)《总统经济报告》(1988年)
              材料二  表2:世界上主要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比重(%)
              美国日本英法德等国
              194856.41.619
              197038.79.525.6
              --根据王蕙提、韩玉贵《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概论》相关内容整理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有关20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分析准确。)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田天,要求国会消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 3.
              (10分)【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中国代表李鸿章和日本使节伊藤博文之间曾有过以下谈话: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时曾同大人(李鸿章)谈过改革问题,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件事情得到改变或改进呢?为此我深感遗憾。
              李:先生,当时听你谈论此事,不胜钦佩,而且,我对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变你们的习俗,以致达到现在的水平,也十分羡慕。可是,我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我简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行事。
              伊藤:……根本的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费正清《评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
              (1)中国的事情“受传统束缚太深”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有何表现?(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6分)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再也不能充当“看不见的手”……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而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增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流量。

              ——凯恩斯(1031年)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的哪些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基本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发达国家如何根据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两条即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1975年上涨11%。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