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 2.

              钱乘旦在《现代化与中国的世界近现代化史研究》中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下列各项能体现“现代化复杂属性”的有

              ①苏俄新经济政策  ②苏联“斯大林棋式”  ③美国罗斯福新政  ④中国的改革开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贸易保护与自由贸易之争是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永恒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9年国会废除了臭名昭著的航海条例并从1850年开始生效!……1840~1860年间,英国继续削减关税,许多商品的关税甚至被取消。……1863~1866年间,通过与法国签订条约,大多数欧洲国家加入了自由贸易网络,即所谓的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网络。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路易斯•道格拉斯认为托马斯修正案(注:该法案授权总统增加联邦储备票据与存款以及美国货币,其总量几乎使美国高能货币量翻了一番)标志着“我们所知的西方文明的终结”。
              --彼得•马赛厄斯  悉尼•波拉德《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1996~2006 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 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自挂牌运行一年多以来,海关系统已经在全国的特殊监管区推广复制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3条基本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新华网(2015 年01月1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航海条例在英国发展史上的作用,并分析英国后来废除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马斯修正案出台的主要背景及其所反映的实质,并指出该措施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世界市场的认识。
            • 4. 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在政治制度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摘自百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元时期政治制度“多有建树”的重要表现。
                  材料二 193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决定对银行采取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存储黄金和黄金证券,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6月,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1934年1月,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1%.1935年,国会通过“财产税法”,它规定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改编自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作用。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间事件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
              1953年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全国开展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坐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中国的金融创新,为什么“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没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材料二  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的过程:
                  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1694年,伦敦1286个商人以股份制形式建立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
                  1720年,英国爆发“蓝海”股票泡沫事件,英国开始完善金融制度,进行法制化的金融监管。
                  1821年,英国正式确立金本位制,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
                  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结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逐步建立起自由主义经济体系。
                  1844年,英国颁布了《英格兰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成为唯一能够发行英镑的银行。
                  1872年,英格兰银行成为中央银行,英镑代表黄金,英镑成为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货币走向世界的条件。
                  材料三 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总额统计表(单位:亿美元)
              时间出口进口
              192952.4143.99
              193038.4330.61
              193124.2420.91
              193216.1113.23
              --据H•N•沙伊贝等《近百年美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9-193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针对这一趋势在金融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四  1945年,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银行宣告成立。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说:“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
                  2014年10月,由中国倡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备忘录。2015年3月,英法等国宣布加入亚投行。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鲁格曼评论的依据。简要说明世界银行、亚投行的成立与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之间的历史关联。
            • 6.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再也不能充当“看不见的手”……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而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增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流量。

              ——凯恩斯(1031年)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的哪些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基本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发达国家如何根据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两条即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的看法是——至少是美国——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不管理论如何变化,经济政策从来没有放弃过国家干预;干预的方向虽然有所不同,干预的力量却难分伯仲;干预的方法有所不同,干预的结果却大同小异。
              ——林昙《美国财政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读后感

              材料三 第五条物质愿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2.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第十七条社会经济管理制度的实质。社会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组织民众实现物质愿望……其核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纲要(建议草案)》

              材料四 “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质愿望推动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方面,美、苏两国在应对图一、图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时采取的措施有什么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中国在新时期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愿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相继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经济举措最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在探讨了“中国计划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联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请回答: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图3: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1)图片2和图片3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