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讲话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历史的进程意味着西方的衰落。伦敦、巴黎和柏林不再左右世界的新闻,它们也不再是控制世界的帝国。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传统的欧洲体系的崩溃已成为不可改变的事实……欧洲除了在进入一个衰落的时期外,还在进入一个成功的时期:它的思想、技术和制度正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迅速地传遍全球。从根本上说,这意味着欧洲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的传播……在战后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民众积极地、自觉地卷入了西方化的进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莫斯科将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划入自己的版图。直到最后一刻,西方许多政治家、外交家、评论家还不相信所发生的一切。……现在,俄罗斯在采取行动时不考虑代价,这意味着与主要西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不再存在了,同时意味着与东方伙伴关系的旧模式也不再存在了。……对华盛顿来说,重要的不是乌克兰本身,而是不希望出现公开挑战20多年前建立的行为规范的先例。
              ——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克里米亚将世界带入新现实》载于俄罗斯《星火》周刊2014年3月2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日本、西欧的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对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欧洲“衰落”和“成功”的历史依据。(6分)
              (3)材料四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4分)
            • 2.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
              材料二:美国前国防部长切尼在1991年2月7日对众议院的讲话中指出:“指引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执行战略的基本原则不会变。……正如海湾危机所表明的那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在代表共同利益发挥集体力量方面,美国的领导是不可缺少的。”
              材料三:前南斯拉夫战乱不已,迫使大批人民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据估计,到1992年10月,滞留在前南斯拉夫境内的难民达180万,另外还有40余万难民涌向临近的欧洲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如何区别“冷战”与“热战”?材料一中的三次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别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湾战争的性质。(6分)
              (2)海湾战争和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战乱说明了什么?(2分)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3分)
            • 3.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其学堂之法,约有五要:一曰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西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张之洞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之时所系统阐发的“中体西用”论,其初衷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抵制维新变法,但其“中体西用”论却具有兴西学和保中学的两重性,即在为维护封建旧学张本(指事先为事态的发展作好布置)的同时,也为西学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简单地全部否定“中体西用”论是不公允的。
              ——刘健清、李振亚《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的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之洞主持撰述《劝学篇》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价19世纪末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影响。(9分)
            • 4.
              【题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逐渐形成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欧洲人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中最早到达新大陆的是A、B、C、
              D中哪一条航线?(1分)开辟这一航线的是谁?(1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各地
              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
              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依据材料二,分析引起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革命最具代表性的发明成果是什么?(1分)这项发明成果首先
              出现在哪一个国家?(1分) 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1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是哪两个国家?(2
              分)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
              什么?(1分)
              材料五:“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
              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
              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
              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
              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
              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
              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5)结合材料五和图3指出这个组织的名称并概括其宗旨。(3分)中国何时加入该组织?(1
              分)该组织的成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种趋
              势?(2分)
            • 5.
              【题文】(18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连续九年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和英国。回顾过去,中国的外贸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两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
              三行。                                                ——《广东新语》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哪些信息?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分析当时清政府外贸政策产生的原因。(6分)
              ⑵依据材料二,简要概括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4分)
              ⑶材料三中的经济状况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材料二与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共同的积极意义?(8分)
            • 6.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万物之源为水,水生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1)据材料一分析老子和泰勒斯观点的异同。
              材料二 这是揭开天空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牛顿已经发现了一个能够通过数学被证明的基本宇宙定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科学发现”的特点。这一发现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遇到了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着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后来这“两朵乌云”被驱散了。
              (3)材料三中“两朵乌云”是怎样被驱散的?
              (4)综上所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