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 2.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批评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做法?这表明苏格拉底已认识到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 3.

              毛泽东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毛泽东此番言论

              A.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
              B.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C.背景是一届人大的顺利召开
              D.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 4.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的表现之一是:( )

              A.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定
            • 5.

              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积极分子为什么拥护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呢?……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有( )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民主集中原则和自由主义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和法律至上原则
              D.议会至上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
            • 6.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告诉我们、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容易孚致政治上的腐败。唯有分权,才能使民主权利不致流于形式。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确实难能可贵。

                                                         ——贾科、刘树利《谈雅典的民主与法制》

              材料二  托克维尔将它评为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并且解释说:“看到一个伟大民族在立法者通知他们政府的车轮已经停止运转后,仍能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进行自省,深入检查故障的原因,足足用了几年时间去寻找医治办法,而在找到医治办法时又能不流一滴泪、不流一滴血地自愿服从它,倒使人们觉得这是社会历史上的一件新事。”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袁法之比较》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的宪法草案时指出:“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行的就不写。”“这个宪法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

                                               ----张件涛《“三代领导集体”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的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指的是什么,并论证托克维尔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原则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 7. 据统计,1953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总数是601912371人。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全面的普查所得到的准确的人口数字。此次人口普查的直接作用是
              A.作为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依据
              B.作为普及义务教育的根据
              C.作为实行三大改造的依据
              D.作为实行普选的基本数据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你以材料图示为参照,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示意图(含示意图主题名称),并结合史实对你的示意图进行说明。

            • 9.

              “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 10.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