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4)材料四中陈炯明这个近代革命史中的反面人物,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请说明

            • 2.

              20世纪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进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代表们在天安门广场,挥铲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当场宣读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体现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请回答:

              (1)20世纪的二十年代,国共两党实行了首次合作。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合作后共同开展了什么运动?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国共再次携手合作。请指出抗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






              (2)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完善表中所缺内容。

              史实

              结果或意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 3.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着力进行民主建设。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当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我国在民主建设方面确立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三反映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请用史实予以说明,并简述其影响。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三幅图体现了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材料二: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实现了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四: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二说一说为什么当时宪法也无法维护共和国主席的人身权利?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

              (4)材料四中“史上最牛公章”“牛”在何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

              抚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材料二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 6.

              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古代民主与共和制度》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批评了雅典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做法?这表明苏格拉底已认识到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局限性? 

              (2)结合材料二和1787年宪法的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

            • 7.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告诉我们、权力过于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容易孚致政治上的腐败。唯有分权,才能使民主权利不致流于形式。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确实难能可贵。

                                                         ——贾科、刘树利《谈雅典的民主与法制》

              材料二  托克维尔将它评为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并且解释说:“看到一个伟大民族在立法者通知他们政府的车轮已经停止运转后,仍能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进行自省,深入检查故障的原因,足足用了几年时间去寻找医治办法,而在找到医治办法时又能不流一滴泪、不流一滴血地自愿服从它,倒使人们觉得这是社会历史上的一件新事。”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袁法之比较》

              材料三  毛泽东在谈到我国的宪法草案时指出:“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行的就不写。”“这个宪法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我们的宪法规定,立法权集中在中央。但是在不违背中央方针的条件下,按照情况和工作需要,地方可以搞章程、条例、办法,宪法并没有约束,我们要统一,也要特殊。

                                               ----张件涛《“三代领导集体”与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的表现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利坚民族“自豪的想象力的荣誉顶点”指的是什么,并论证托克维尔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立法原则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约翰·赫斯特《极简欧洲史》改编

              请你以材料图示为参照,运用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编写一份类似的示意图(含示意图主题名称),并结合史实对你的示意图进行说明。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额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北京市档案馆

              材料二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规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 10.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