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图一 马歇尔

              图二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援助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在任期间,美国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

              材料二: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材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坚持的外交方针是什么?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价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对抗、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论证该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

              材料二 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任何口岸,对他国入港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不得高于对本国船舶所征收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修筑、管理或经营的铁路,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应与对本国臣民运输同样货物、经过同等距离所征收的铁路运费相等。
              ——1899年美国政府向欧洲、日本列强递交的一项照会

              材料三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四 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不断扩军,大部分兵力部署在中苏边境,对中国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同时,苏联在与美国对抗中显然占有上风,美国则由于在越南的战争无结果而无力与苏联抗衡。……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决心结束“文化大革命”以来的自我孤立,愿意获得外国的技术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此外,与美国关系改善了,不仅可以购买美国的先进设备,也便于从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进口类似的技术。此外,许多美国人也认识到,与中国恢复经济与文化联系,能够获得市场。
              ——摘编自哈里·哈丁《脆弱的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美国外交政策出台的经济因素。对比材料一、二,概括美国侵华政策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好转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美国对华政策变化的轨迹。从中国的角度看,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况犹在眼前,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又在山东盛大开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非常重视体育运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体育交流活动中占据首要地位。
              ——李相如、宋雪莹《关于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研究》

              (1)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的名称为“中华台北奥委会”。
              (2)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痛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竞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 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的举行,必将进一步促进山东经济的发展。2008 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新规划开始步入正式实施阶段。所谓“一体”,就是从山东东部沿海沿胶济铁路向西到省会济南周围,这一带聚集了该省主要城市,总体发展水平较高,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二,构成了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两翼”,即北翼和南翼,北翼是指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南翼是指鲁南经济带。青岛是“一体”当中的重要城市,将会发挥龙头作用。
              (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青岛为什么能够发挥龙头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以图证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下列图片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轨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主题——?
              图二:主题——?
              图三:主题——对外开放


              请回答:
              (1)参照图三主题,分别为图一、图二拟定一个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一的局面在何时被打破?从文明史观的视角概述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二与图三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三“深圳传奇”被创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深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思想上的震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