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项目

              投资

              (亿元)

              设计能力

              引进国家

              宜昌湖北化肥厂

              2.45

              合成氨30万 吨,尿素48万吨

              美国、荷兰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23.70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日本、联邦

              德国、美国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20.79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学纤维5.2万吨

              日本、

              联邦德国

              天津大港电厂

              4.50

              发电机组32千瓦

              意大利

              武钢1.7米轧机工程

              38.9

              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钢板100万吨,硅钢片7吨

              日本、

              联邦德国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时,美国经济、政治和外交都处在一个转折时期。特别是经济上,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已告结束,1971年美国出现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的第一次外贸逆差。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90田天,要求国会消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鉴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为了保住霸
              权地位,1971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承认国际战略格局已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尼克松主动采取行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利用同中国接近这张牌压制莫斯科,并使中苏都不得不向美国作出让步与妥协。1973年3月美军全部撤出越南。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指出尼克松总统调整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总统做出政策调整的背景及影响。
            • 3.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我国外交关系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是    (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解冻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教科书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同时期的教科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会存在许多差异。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态度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摘自《尼克松外交回忆录》

              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称,21世纪是亚太时代,美国慎重作出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这一表态是在美澳16日签订驻军协议之后作出的。
              ——中新网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种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3)归纳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这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l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1950年12月美国政府要求“所有希望向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出口任何商品的个人和公司必须申请出口许可证”。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l949——1972)》


              材料二:l971年9月22日,美国同日本国一起向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关于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既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权,又确认“中华民国”继续拥有代表权的“双重代表权”提案。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材料三;l978年邓小平就中美关系正常化提出三条:美国从台湾撤军,跟台湾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断交。英国又反过来提出三条:一是卡特政府说必须经过国会参议院讨论,在美中建交的那一天,告诉台湾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第二条是美国要求中方要发表一个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声明……。最严重的争议是美国坚持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还要向台湾出售武器。邓小平提出,建交以后,《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也废除了,美国就不能再向台湾卖武器。卡特政府承诺,1979年起不再向台湾出售新的武器。

              ——陶文钊《美国需要中国吗》


              材料四:美国政府2010年1月29曰向国会通报了新的对台出售武器计划,包括“黑鹰”直升机.“爱国者一3”反导系统。“鱼鹰”级扫雷艇等总额近64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中方1月30日,31日两天内密集作出强烈回应,采取四项强硬措施,要求美方停止对台军售。

              ——引自新浪网2010年2月1日。《外媒:美对台军;售中国反应“史无前例”》


              材料五:尽管实际情况的发展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迅速,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是令人乐观的,多方面的成功是已经被事实证明了的。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贝特斯·基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并结台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三,中美建交过程中,双方围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中美谈判可以看出中国坚持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美国坚持对台军售体现出其对亚洲怎样的战略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和立场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五,贝特斯·基尔的观点正确吗?请说明理由。概括指出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1960年12月,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僵硬,我们不应对一个有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材料三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材料四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请回答:
              (1)材料一至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团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州,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摘自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摘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分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国的对外政策是其国内政策的延续。因为外交是服从和服务于国内总的政治经济需要 的。支配和指导国内政策的理论原则、历史传统和社会现状等重要因素,同 样支配和指导着对外政策的制订。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向,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外关系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对外关系历史。                              ——摘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效信息,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