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2.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述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第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就其“百代都行秦政制”而言,这次革命对后世产生了最为深远影响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之前,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振兴之路上的主要实践有哪些?这次革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时期。欧美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实行竞争性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加剧,甚至引发社会冲突和动荡。鉴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4.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这次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

              ②这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④《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村民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6.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这一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村民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