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是1954年5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所配的文字说明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边打边谈”, 颇能概括当时情景。该期杂志“封面”反映的是


              A.周恩来参加重庆和平谈判
              B.“冷战”全面对抗格局正式形成
              C.周恩来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D.亚非国家自主召开万隆会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朝鲜和韩国分别提出了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方案。朝鲜外相南日提出3点建议:(1)举行国民议会的全朝鲜选举,组成朝鲜统一政府; 由民主朝鲜和韩国选派的代表组成全朝鲜委员会,其任务之一是草拟一个全朝鲜选举法,并采取措施保证朝鲜居民的各种自由。(2)一切外国武装力量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3)对维护远东和平有最大关心的相应国家保证朝鲜的和平发展,并为朝鲜的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韩国代表提出14点建议,其中包括:(1)按韩国的宪法手续由联合国监督在全朝鲜进行选举,联合国监督人员享有充分的行动与言论的自由;(2)全朝鲜国会代表按全朝鲜人口的直接比例计算(注:当时南方人口是北方的2倍);(3)在选举前一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出北方,驻在南方的外国军队待统一后才能撤离。

              ——据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韩双方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内瓦会议未能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原因及留下的隐患。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分析其在国际关系上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护照为中俄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明”的变迁,谈谈新中国外交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 4.

              “通过这次会议,印度支那的战火熄灭了,越南北部完全解放,这就再一次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世界看到了同美国所掌控的安理会形容的的完全相反的新中国形象,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5.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上午10点,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狄普芳;中午11点40分,访晤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下午1点起,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越南外长范文同会谈;下午4点50分,访晤法国总理兼外长弗朗斯。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③反映中美关系的缓和  

              ④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6.

              1955年初,美国加紧在国际舆论上攻击中国,捏造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等。美国此举的直接用意在于

              A.破坏万隆会议的召开
              B.将“冷战"思维引向远东
              C.加强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D.离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 7.

              “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这是某西方报纸对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评论,该国际会议是

              A.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8.

              美国政府不愿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加某次国际会议,但相关问题的解决又离不开新中国政府,因此美国政府在会前同意新中国参加,但却声明表示,“美国参加谈判绝不意味着在任何意义上对中共政权的承认。”关于此次国际会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近代以来首次没有殖民国参加的国际会议
              B.该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尼西亚问题
              C.该会议后美国开始放弃“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
              D.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
            • 9.

              一位政治家在评论某事件时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该政治家所指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中印结盟
            • 10.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

              A.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D.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0/40

            进入组卷